21年倾听21000+故事 | 藏在叛逆背后的是未说出口的痛

2025-07-29 3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来访者印象

VISITOR IMPRESSIONS




咨询师的指甲剪得很短,时刻保持着洁净。我语速快得像抢话,她没打断,只是把桌上的绿植往我这边转了转,叶片上的水珠滴在桌布上,晕出个小圈。





有次我说到老板当众骂我,她突然抬眼看我,睫毛很长,像两片安静的叶子:“你当时攥紧的拳头,现在还酸吗?”



因洞悉心身疾病的关联,深知 90% 以上的身体问题源于心理,她毅然选择这条需用真心浇灌的道路。从青春期孩子的情绪褶皱,到成年人肩上的生活重负,她始终以专业姿态温柔托举 —— 


既能精准捕捉抑郁的早期信号,也懂用行为训练帮青少年打开心门,更会把腹式呼吸、自然观察这些朴素的调节方法,化作照亮心灵角落的微光。


她坚信人格成长没有终点,而陪伴每个生命探索自我、与世界和解,便是她毕生珍视的修行。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用专业与温暖编织疗愈之网的咨询师——张纯华老师。




张纯华 / 资深咨询师

从业年限21年 个案时长21000+

咨询技术   Consulting technology


意象对话、催眠治疗、音乐治疗、沙盘游戏治疗、EMDR眼动脱敏疗法、正念认知和接纳承诺疗法


擅长领域   Areas of expertise


儿童心理/  学习压力、依恋关系、亲子冲突、内在安全感、注意力不集中

成人心理/  自信建立、自我管理、自我关爱、职场人际、社交恐惧

情绪管理/  行为纠正、攻击行为、神经非典型




Q1
是什么契机让您选择了这份心理咨询师的职业?


我个人十分热爱心灵成长领域,对自我的要求是持续成长、探索自我,进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观察到,社会上许多人存在身体疾病,实际上很多属于心身疾病。据考证,90% 以上的身体疾病基本都源于心理层面的问题。


比如偏头痛,甚至癌症,起初都是心理出现问题,长期积压且未能得到正视与妥善处理,进而逐渐发展,日积月累后,最终显现为身体层面的病症。


因此,若要解决人的健康问题,首先应从心理层面着手。我认为这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因此选择了这份职业。这份职业充满阳光且极具价值,值得我毕生追求。



Q2
您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来访者主要涵盖哪些群体?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我接待的来访者年龄跨度较大,从青少年到成年人都有。


我发现心理问题的爆发多始于青少年时期。幼儿及儿童时期的生活与学习压力相对较小,但部分小学生已开始面临压力并出现相关问题。不过,心理问题的集中爆发期基本始于青少年阶段 —— 


当孩子进入中学后,学习压力增大,若家庭环境较为严苛或压抑孩子的真实想法,就容易出现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爆发。


因此,我接待的青少年来访者多存在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恐惧等。例如,部分孩子会出现考前焦虑、社交恐惧,不知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甚至遭遇霸凌等情况,这类群体数量较多。


另一类较多的来访者是成年人。


他们在度过青春期后进入职场,甚至成家立业,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且需独立生活、不再依赖原生家庭。


长期积累的问题在此阶段容易集中爆发,表现为抑郁、焦虑,甚至出现各类恐惧症状,部分情况还会发展为严重的精神类问题,这类群体我接触得也较多。


此外,因创伤引发抑郁、焦虑及各类神经官能症的来访者也不在少数,我在创伤处理方面的案例同样较大。


另外,个人成长也是重要的咨询领域。人格成长是终身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个人愿意为自己负责,持续完善自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这是值得赞赏的。



Q3
老师在处理青少年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时,认为有哪些可以早期识别的信号?


抑郁早期的典型表现是情绪低落。若这种状态持续超过半个月,且当事人无法自行调节,周围人也难以疏导时,就需要高度重视了。


除了情绪低落,患者可能会出现懒散、身体乏力的状态,即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始终被疲乏感笼罩;对事物的兴趣也会显著减退,哪怕是原本热衷的事物,也再难提起兴致。


思维迟缓通常在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显现,早期并不明显,但能观察到患者不愿与人交往,甚至出现回避社交的行为。


他们整日疲乏、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甚至会觉得生活乏味、失去意义,对未来也没有期待 —— 


这种状态未必达到想要轻生或付诸行动的程度(若到了这一步则已十分严重),但一旦出现,就可能是抑郁的信号,需要警惕。



Q4
老师如何帮助青少年在青春期这一阶段学会表达自我、理解他人呢?


孩子表达自我与理解他人的能力,大多从原生家庭中习得,仅有少数受学校环境影响较深。


还有些家长对孩子有过高要求与期待,追求完美,孩子在这种影响下也会逐渐形成完美主义倾向,习惯通过压抑来应对情绪。


针对这类情况,在心理咨询中,我们会采用行为训练、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而在家中,家长应允许孩子表达情绪,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内心想法,让他们倾诉内在的感受与思考;同时要接纳孩子犯错,允许他们在某些事情上表现不佳、某些科目学习有困难。通过这样的平等交流,家长才能让孩子学会以合理、健康的方式表达情绪 —— 真正健康的情绪表达,必然是不带有任何伤害性的。



Q5

老师可以给来访者推荐几个情绪调节的方法吗


当一个人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比如感到焦虑或恐惧时,要学会并习惯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


其中,最简单的是腹式呼吸法:专注于腹部的起伏,通过深呼吸来放松身心。


通常来说,吸气时长达到 3 秒以上才算深呼吸。尤其对于处于焦虑或恐惧状态的人,他们的呼吸往往较浅,吸气时长难以达到 3 秒,这种浅呼吸也容易加剧焦虑情绪。


因此,深呼吸放松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方式,无论夜晚还是空闲时间,随时都可以进行 —— 


可以坐在沙发、椅子或垫子上,保持自然坐姿或盘腿而坐,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节奏,每次练习可维持 10 分钟、20 分钟或 30 分钟。


此外,到大自然中以专注的方式观察事物也是一种好方法。比如留意一朵花的绽放状态、质感与芬芳,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让自己活在当下。不过,这种状态说起来容易,仍需刻意练习才能掌握。  


还有一种方法是写情绪日记


将自己的情绪写在纸上,写完后不必再翻阅,既可以直接撕掉,也可以妥善存放。这是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直接撕掉的行为本身,也能起到内在梳理情绪的作用。



Q6
老师可以给来访者推荐几本心理学方向的书籍吗?


我推荐《让往事随风而去》这本书。


书中包含很多实用的小技巧,当人们出现情绪困扰或躯体化反应(如身体产生不适感)时,这些技巧可供读者自主练习运用,以缓解相关症状。


此外,这本书还深入阐释了创伤对人的影响


我们所观察到的一些心理或生理问题,比如抑郁、焦虑、恐惧、强迫行为,乃至躯体疾病等,表面上看似乎是由某一具体事件引发,但究其根源,往往与个体内心潜藏的创伤密切相关。


以失恋为例,对部分人而言,可能三五天或一两个月便能平复情绪;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失恋带来的痛苦可能持续多年,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这种过度的情绪反应,往往是创伤在暗中发挥作用的结果


因此,这本书不仅在调节情绪、缓解躯体不适方面具有实际指导价值,还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创伤的存在及其影响,进而引导人们正视并及时处理自身创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写在最后

Write at the end

_

独自消化情绪不是唯一选择

脆弱是直面真实的勇气

我愿陪你寻找方向

看见自己的力量


- Designed by winner -



标签: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