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9月14日—15日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EMDR治疗学术大会暨心理创伤与治疗学术大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办。大会主题为“危机中维稳,创伤后维和——EMDR创造疗愈心灵之路”,聚焦EMDR的国际进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我发现一般的心理治疗方法似乎难以让饱受丧亲之痛的家属很快康复,有时会感到无能为力,为此我不断寻找国际上最新的治疗方法。65岁退休以后,我开始系统学习并全力推广‘眼动脱敏再加工’(也叫快速眼动疗法,简称EMDR)的心理疗法。”9月15日,在第一届EMDR治疗学术大会暨心理创伤与治疗学术大会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原副院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原主任委员、EMDR创伤心理治疗学组首任组长吕秋云表示。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原副院长吕秋云 主办方供图)
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EMDR)是一种有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其他相关心理障碍的方法。“天灾人祸是导致心理创伤的重要原因,当对心理的影响超出个人应对能力,就会造成心理创伤,此时大脑的海马体、杏仁核、大脑皮层都会受损。”吕秋云介绍道,EMDR疗法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进行创伤处理。它一方面可以起到快速眼动睡眠的作用,对记忆进行再加工;另一方面进行双侧刺激,使左右大脑加强沟通,能帮助恢复大脑的受损区域。
此外,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委书记陈斌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刘靖、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主任委员唐登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钱铭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主任医师张劲松分别回顾了EMDR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当前EMDR发展的现状、并展望EMDR的未来发展方向。
据介绍,2002年,EMDR被北京大学引进我国,2009年12月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委员会EMDR创伤心理治疗学组(现为EMDR创伤心理治疗专业方向)”。自2009年后至今,我国每年进行EMDR治疗的基础培训,同时还进行了多场高级专题培训,近千名心理从业人员参加了培训。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