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关注我们
在家长眼中,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无疑是最不可爱的时候。
无论家长掌握了多少教育孩子的策略和管教手法,在孩子面前,往往都显得苍白无力。
孩子的脾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面红耳赤地跺地板、砸东西、尖叫、哭嚎.......气得大人七窍生烟。
而且,孩子的脾气总是来得突然,令大人猝不及防,玩的好好的,怎么就开始发脾气了?
其实,发脾气是孩子发出的求助信号,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是平等的,没有好坏之分。高兴、愤怒,发泄、隐忍,都是不同的情绪,都应该被接纳。
孩子愤怒时会发脾气,和开心时会大笑一样,是一个人不同的情感体验。用心理学来看,孩子容易发脾气的原因,是在发出求助信号,有这4种“潜台词”:
①“我感到压力很大,心里很不舒服”
根据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由于孩子的“自我”较弱,所以孩子的“超我”带来的压力,比成年人更多。也就是说,对于社会的规则意识、自我理想这些普世价值的内容,孩子和成年人是共享的,但孩子控制事物的能力弱,所以TA们的情绪压力更大,可以理解为,是孩子“无能狂怒”的表现。
再加上孩子的情绪控制力差,投射到外部,就表现为攻击性强,爱发脾气。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焦虑和压力,自然会缓解。
②“你管得太多了,我不高兴了”
父母控制欲太强时,侵占了孩子的独立意愿,而孩子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性,开始反抗,发脾气是其中一种反抗方式。
比如寒假期间在家,不少孩子都开始脾气暴躁,对家庭冷暴力,这是孩子在说:亲子时间的阈值要“超标”了。管得太多,“监视”时间太长,孩子自然会厌烦。
③“我就是心情不好,想发个脾气”
没有孩子是故意无理取闹的,TA们只是产生了巨大的挫败感,不知道如何排解时,把打人、发脾气、摔东西等当成一种情感宣泄。
④“你不理解我,我需要你的关注”
孩子都会渴望获得家长的关注,希望家长走进自己的内心,但往往不会主动找家长谈心,更多的是选择用剧烈的方式引起家长对的注意,从而换来一句“你怎么了?”。
从心理动机上看,孩子是因为害怕碰壁,害怕被责骂,不敢主动向家长示好,所以,TA们通过发脾气的方式,让家长看到自己,从而关心自己的想法。
孩子老是发脾气,家长该如何处理更合适?
有家长说:我不知道怎么安抚哭闹的孩子。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蹲下去,给情绪崩溃的孩子一个拥抱。
儿童心理学家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曾说:“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只有完整地经历过脾气的“起和灭”,孩子才能更好地认识情绪、管理情绪。
其次,接纳孩子的脾气,不代表全盘接受孩子的行为。
有的孩子发脾气时,闹出来的动静很大,不仅是哭,还有摔东西、打人甚至伤害自己。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家长先进行干预和制止,抱着孩子到角落,陪着TA冷静下来,再进行教育。
如果有些孩子行为和情绪都难以控制,比较过激,而家长也没有很好地应对措施,可以选择专业人士的帮助,心理咨询师会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引导孩子进行情绪上的疏导,和家长一起分析和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在逻辑。
面对孩子发脾气,家长尽量避免打骂,可以选择表达更包容的态度:你可以悲伤、愤怒、害怕,这些情绪没有对错之分,有问题的是行为。这需要家长长期引导,教孩子用合理用语言和行为去表达情绪。
包容和理解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理解与引导并存的教育,孩子才会学到正确的情绪管理。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小红书|温纳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