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知名动画公司皮克斯出品了一则短片《包宝宝》,在家长圈中引发了热议。片中,女主人在阴差阳错之下得到了一个包宝宝,她十分欢喜,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包宝宝,包宝宝也很依赖她,母子俩亲密无间。
然而,随着包宝宝的成长,他的独立意识逐渐显露。他关上了房间门,不想让妈妈听到自己和朋友的聊天内容,忙着和朋友玩耍而不是陪着妈妈,还找了漂亮女友谈起了恋爱,包宝宝显然是进入了青春期。
动画片《包宝宝》
接着,包宝宝决定携女友离开家,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可是,妈妈无法接受包宝宝的渐行渐远,怀着满心的纠结和委屈,她含着泪一口吞下了包宝宝……
2
《包宝宝》虽然是动画电影,却真实地再现了国内许多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在父母老去、孩子长大的十几年间,双方经历着由亲到疏的变化,尤其是在 青春期,家长们常被各种困扰所纠缠——孩子不听话了,会顶嘴了,总和自己对着干,叛逆了,做出格的事情了……
想管管不住,不管又做不到,“青春期叛逆”来势汹汹。
—————
Q1:那么,什么是“青春期叛逆”呢?
从身体上来说——青春期的孩子在3-4年间,体重平均增长18公斤,身高平均增长25厘米。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孩子看家长的视角产生了变化。原先,孩子仰视着家长,家长的形象看起来特别高大,仿佛无所不能,依赖、信任之情油然而生。
简单来说,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处理性能远超家长。你可以理解为一台最优性能的Iphone和一台老式诺基亚3310之间的对比。身体和大脑的双重变化给孩子带来了情绪、判断、行为目的和自我控制方面的改变,无怪家长感到青春期的孩子像脱缰野马一样难管。
3
孩子在一路狂奔,家长只能跟在孩子身后亦步亦趋。如此一来,家长难免会产生分离焦虑,眼看着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自己却追不上。这种焦虑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演变成极端的控制欲,导致莽撞地相处,使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
想要平稳度过青春期
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放手”
青春期到来之前,亲子关系是不平等的。家长给予,孩子接受;家长命令,孩子执行。总体来说,孩子在前十年受到的训练可以概括成6个字:被疼爱,要听话。
青春期一到来,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瞬间涌入了孩子的心灵,他们迫切希望去外面体验一下这个新世界,结交新世界里的新同类。从现在开始,孩子不但要面对父母,还要以自己的身份来平等地应对他人。
动画短片《包宝宝》
4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儿子安德烈,曾对她说:“妈妈,你跟我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还是把我当14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21岁的成人。”
这句话,是多少青春期孩子的心声——“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你别把我当小孩了。”很多时候家长不明白,自己明明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为什么孩子却觉得这不是TA想要的呢?
动画短片《包宝宝》
那是因为,家长往往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自己的“授权”,是“施与”,而不觉得那是孩子生来就有的权利。
家长和孩子,从来都不该是放风筝的人和风筝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