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了用左脑的刻度丈量世界:精打细算得失,严密分析利弊,步步为营规划。
幸福,仿佛成了远方一个需要精确求解的目标,一份等待兑换的奖赏。我们步履匆匆,却可能离幸福的源头渐行渐远。
01
丨被遗忘的感知
重新触摸世界的肌理
神经科学家吉尔·泰勒在中风后左脑功能暂停时,描述过类似的体验:鸟鸣声突然清晰如溪流,阳光在灰尘中舞动如金粉,连凌乱的房间都成了“流动的艺术品”。
那一刻,她失去了语言能力,却感受到“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深沉幸福。
我们虽不必经历如此极端,却同样被左脑的“竞争荷尔蒙”(去甲肾上腺素)裹挟——它让我们失眠、焦虑,在效率至上的循环中耗尽心力。
我们绝大部分的清醒时光,都在依赖左脑的逻辑与竞争能力去应对外部世界。
这本是生存所需,但过度的偏倚,如同长久紧绷的弦,会带来无形的损耗。我们逐渐失去了与周遭世界细腻联结的本能。
试着在匆忙的间隙,真正地停下来。不是思考下一步,只是感受这一刻:
让目光真正地栖息在一朵花上,不仅仅是识别它,而是感受花瓣的柔韧、色彩的微妙过渡
让耳朵专注地捕捉风穿过林梢的沙沙细语,而非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背景
让指尖去体会一杯温热茶水传递的暖意,从杯壁缓缓渗入掌心
这些看似微小的停顿,是重新接通生命源流的隐秘通道。幸福,常常就藏匿在这些被我们理性思维匆匆过滤掉的、鲜活的感官碎片里。
02
丨在体验中融化边界
抵达安宁
你是否曾全然投入一件事物,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甚至模糊了“自我”的轮廓?只留下一种深沉的专注与满足感?心理学家称其为“心流”。
这份忘我的愉悦与内在的宁静,正是右脑慷慨的馈赠。
右脑主导着这种深度的沉浸体验。它不切割、不评判,而是拥抱整体的和谐与流动。
在投入的这一刻,我们暂时搁置了左脑的喋喋不休——对成败的焦虑、对他人眼光的在意、对自我的反复审视。我们只是全然地“在”那个过程中,与所做之事融为一体。
这份与事物、与当下时刻的深刻融合,本身就孕育着难以言喻的宁静喜悦与内在满足。
更奇妙的是,当我们沉浸于右脑主导的活动时,身体内会悄然释放出一种带来平静与幸福感的物质(内啡肽),如同对心灵的一次温柔抚慰,滋养着我们疲惫的神经。这正是身体对我们回归生命本真状态的嘉许。
03
丨创造与意义
编织内在的星辰大海
右脑不仅是感知与沉浸的高手,它更是内在意义的伟大编织者。
它拥有一种独特的能力,能够将看似散落的碎片、模糊的感受、遥远的记忆联结起来,形成独特的意象、生动的隐喻和属于个人的、超越性的理解。
这种创造性的联结,源于右脑独特的“看见”方式:它看见整体而非割裂的局部,看见潜藏的可能性而非冰冷的局限,看见诗意的隐喻而非枯燥的字面意义。
它如同一位内在的诗人或艺术家,不断为我们的经历赋予独特的解读与光彩。
当我们有意识地邀请右脑参与生活,我们便不再仅仅是外部事件的被动记录者。我们成为自身生命故事的主动创作者和意义赋予者。
这份由内而生的意义感,是抵御空虚与迷茫、获得深层满足与精神扎根的坚实基石。
科学研究也提示我们,右脑蕴藏着大脑绝大部分尚未被充分认识的潜能。 觉醒它,意味着开启一个内在的、无比丰饶的宝库。
▨ 那些逻辑无法穿透的、沉甸甸的情绪暗影;
▨ 那些无形中阻碍着右脑自由舒展的、来自过往的印记;
▨ 那些渴望深度联结却难以抵达的孤寂感;
▨ 那些对生命意义若有所失的追寻……
这些内在的风景,常常超越了左脑逻辑的疆界。它们可能像模糊的色块,像断续的旋律,像无法成形的意象,萦绕在意识深处,成为感受完整幸福的薄纱。
在心理咨询,我们尝试的并非急于命名或清除。
而是带着尊重与好奇,陪你一同走近那些未被充分言说的部分,聆听那些被日常喧嚣淹没的内在低语,辨识那些可能阻碍你与更完整的自我、与更丰富的世界建立联结的无形脉络。
这个过程,关乎内在世界的被温柔看见、被深刻理解,以及重新获得感知、创造与联结的天然能力。
『 免费预咨询 』
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会有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及时联系您👀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