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记忆如同卡住的唱片,反复在脑海中播放同一段痛苦旋律——你或许也曾有过这种体验:
多年前的失落、惊吓、遗憾,它们没有在时间流逝中褪色,反而在某些瞬间再次清晰浮现,裹挟着当时的所有情绪,沉重地卷土重来。
这些未被妥善“归档”的记忆碎片,并非我们不够坚强,而是大脑在经历创伤时,处理信息的方式被意外打乱了。
那些记忆片段,如同被施了魔法的碎片,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每次触及,痛苦仍鲜活如初。这并非“不够坚强”,而是我们大脑在遭遇强烈冲击时,信息处理机制暂时失衡了——
那些带着强烈情绪的画面、声音、感受,没能顺利转化为普通的记忆,反而被卡在了神经网络的某个“敏感区”,一触即痛。
EMDR(眼动脱敏与再处理疗法)提供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径。它的核心在于一种看似简单、实则精妙的双侧刺激——最常见的就是咨询师引导来访者的眼球,平稳地左右移动。
01
丨这种规律的眼球运动
如何能触及深埋的痛苦?
当来访者在咨询师的陪伴下,安全地唤起那段不愉快的记忆(包括相关的画面、负面信念和身体不适感),同时进行眼动跟踪或其它双侧刺激(如交替的轻拍、声音),奇妙的变化开始发生:
▨ 注意力被温和地分散:
眼球运动本身会占用大脑一定的认知资源,让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全身心“沉浸”在痛苦记忆中;
▨ 信息被重新“加工”:
大脑在双重任务(回忆+眼动)下,开始以一种更平静、更有距离感的方式重新处理那段记忆。
这类似于在安全的环境下,让大脑有机会重新审视、整合那些曾经被打断的处理过程;
▨ 记忆网络被“激活”:
眼动等双侧刺激被认为能促进大脑左右半球更协调地工作,激活大脑中负责理性思考、储存普通记忆的区域。
那些卡在“情绪区”的痛苦碎片,开始被拉入更广阔、更健康的记忆网络中,与已有的积极经验和适应性信息(如“我现在是安全的”、“那次事件并不能定义我的全部”)产生连接;
▨ 痛苦负荷被“卸载”:
随着处理的进行,来访者常常报告,回忆那个事件时,情绪强度明显降低了,画面可能变得模糊、遥远,与之相关的负面自我信念(如“我无能”、“我不安全”)开始松动,被更现实、更积极的信念所取代。
身体上的不适感(如紧绷、恶心)也常常随之减轻或消失。
02
丨90分钟的意义
改变的起点
“90分钟告别阴影”并非一个绝对的承诺,而是指在EMDR的框架下,一次标准治疗时长(通常60-90分钟)内,针对某个特定的记忆靶点或主题,就能产生可观察、可感知的变化。这90分钟是高效干预的体现:
▨ 高度结构化:EMDR拥有严格的八阶段治疗流程,目标清晰,避免无效漫谈;
▨ 精准聚焦:在每次会谈中,咨询师会与来访者共同聚焦于一个需要优先处理的核心记忆或关联网络,进行深度工作;
▨ 神经可塑性的启动:双侧刺激直接作用于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高效启动再加工过程。
许多来访者在第一次EMDR会谈结束后就能感受到明显不同:“想起那件事,胸口不那么堵了”、“那个画面好像褪色了”、“突然觉得,那真的过去了”。
这种变化不是遗忘,而是记忆被“更新”了——它依然存在,但不再携带当初强烈的情绪毒素和扭曲的自我认知。
03
丨改写记忆需要专业护航
“改写记忆”这一说法极具吸引力,但需要理性理解:
EMDR并非物理删除记忆,而是通过精密方法,改变记忆的储存方式和伴随的情感强度,使记忆不再具备伤害当下的力量。
这个过程,如同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下,穿越内心复杂的地形。
▨ 安全评估: 咨询师会首先评估来访者的稳定性,建立稳固的治疗联盟,确保在触及痛苦时来访者拥有足够的内在和外在资源;
▨ 精准的导航:咨询师需要精准识别需要处理的核心记忆、负面认知和关联网络;
▨ 时机的把握:何时引入双侧刺激,何时暂停处理,都需要咨询师敏锐的判断和专业的训练;
▨ 整合的引导:在痛苦情绪被有效降低后,引导来访者将新的、积极的认知和身体感受整合进原有记忆网络,完成“更新”。
因此,自我尝试“眼球运动”来治疗心理创伤是无效且可能有害的。没有专业评估、稳定化准备和安全引导,贸然激活创伤记忆可能引发强烈的情绪失控或再创伤。
当被某个记忆反复灼伤,当相似的痛苦模式在生活里悄然重演,也许暗示着某个过往碎片仍在暗中牵动着你。
EMDR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在专业、安全的治疗关系里,通过特定的生理刺激(如眼球运动),温和而有力地松动那些顽固卡住的记忆,让它们不再以尖锐的形态刺痛当下。
有时一次90分钟的治疗,就能让深埋多年的痛苦记忆开始松动、重组,改变其编码方式,使创伤体验从“持续发作的现在时”真正转变为“不再伤害人的过去时”。
这种改变并非抹去痕迹,而是让痛苦终于找到了属于它的位置,不再侵占当下生活的全部光亮。
『 免费预咨询 』
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会有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及时联系您👀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