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真正可怕的不是病症本身,周围人的漠视和无知更像是锋利的尖刀伤害着他们。
“从幼儿园开始,她家里人就要求她每天弹好几个小时钢琴。父母都是国内顶尖大学毕业的,觉得孩子厌学是作。初三她再来找我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自杀倾向。”
这是一所中学心理站的老师接触的一名具有自杀倾向的初三学生的现状。
她在小升初时不适应,成绩一落千丈,但父母只是奇怪为什么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却并没有重视孩子提出不想上学,想去看病的诉求。
“妈妈觉得她是因为不想上学、小题大做。”
在就诊之后,母亲甚至擅自让孩子停掉需要定期服用的抗抑郁药物,给她换成了维生素片。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18岁以下的抑郁症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
有研究认为,成年期抑郁症在青少年时期已发病。
此前,24岁杭州女孩因粉色头发遭大规模网暴引发情绪抑郁引发大家关注,之后失踪106天的胡鑫宇也发现是自缢身亡。
数据和事实,每一样都在提醒我们,青少年的心理压力不堪重负,但即使如此,青少年抑郁症也一直被大家低估。
01.
不被重视的求救信号
时至今日,很多人提起抑郁症都是“矫情”、“装的吧”,诸如此类的字眼简直让人触目惊心。
实际上,抑郁症患者的生活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研究表明:抑郁症会对人的感觉、思维方式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身体健康,甚至会降低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通常了解到的抑郁症会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精力下降的症状,并且通常会伴随着很多消极的感受:对生活没有期待、讨厌自己、甚至还伴随着自杀行为。
但在青少年抑郁中,大多数的青少年的求救信号不被重视。
在央视抑郁症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就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例子。
“我在家里发疯了一样,就是摔东西,甩门,跟我父母发脾气,威胁他们带我去看医生,我已经求救了两年。”

还有另一位青少年钟华,回忆起自己当时的状态:
“学校一天一共8节课,我都会躺在桌子上8节课。回家之后就躺在床上,有的时候哭,有的时候不哭,然后一躺躺5个小时。洗澡或者洗脸刷牙,然后晚上再接着继续失眠。这个状态真的很消耗我。”
钟华康复之后告诉母亲,如果母亲像有的家长一样说她矫情,自己“就从窗户上跳出去了。”
02.
青少年抑郁的特殊性
1.“叛逆”还是“抑郁”
这个阶段的孩子多面临中考或高考的压力,加上青春期的出现以及对自身情绪的觉察性和表达能力差导致他们的抑郁往往会被视为“叛逆”。
但实际上二者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叛逆多是一种向外攻击,比如喜欢违抗家长和老师的命令,对自己的想法坚信不疑,忽视规则和束缚。
抑郁更多的则是指一种向内攻击,多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和怀疑,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等等。
一个青少年出现抑郁情绪的时候,往往会变得烦躁易怒,上课走神,成绩大幅度下降等等,这些情况很容易被归类为叛逆。

2.缺乏表达
青少年抑郁与成人抑郁最大的差别就是成人拥有更大程度的自由,包括财富自由,时间自由,可以有更多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情绪。
但是青少年却不同,学校的规章制度,繁重的学业压力,与同学之间的种种摩擦都不断限制着他们。
同时由于青少年自身的脆弱和敏感,当他们在家中受到父母一次又一次的误解时,他们很难鼓起勇气向父母说明自己的情况。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咨询室中很多父母都会诧异:自己的孩子怎么就是抑郁症了?除了睡不好、胃口不好、情绪不好之外,也没什么其它的症状。
但这往往只是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一个谎言。
一次次被否认让他们产生了自我怀疑,难道我没病?或许我可以再坚持一下?
结果,这不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况,反而还让情况更加严重,还会让父母和老师将这归类于青春期正常现象,从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03.
关于抑郁症的治疗
由于青少年身体还在成长,所以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对于青少年药物使用的控制更为严格。再加上青少年思想不成熟,容易走向极端,这就导致很多青少年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复发的现象。
所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还是要注意方法。
·对于轻中度抑郁症而言,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应对日常压力的方法,同时帮助孩子探究抑郁的根源,改变大脑中的不正确认知,从而改变不正确的行为模式,更好应对正常生活。
·对于重度抑郁症而言,当心理咨询与包括药物疗法的其他疗法一起使用时,可以对抑郁症的疗愈产生重要的作用。
一个涵盖超过400位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参与的大范围试验发现:心理咨询和药物疗法一同使用使得他们的症状有所减轻。
温纳心理推荐
被低估的青少年抑郁症从来都没有消失
它们就藏在每一个孩子的身边
它们应该被看到
更应该被重视
如果此刻你需要寻求此类的帮助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专业的心理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小红书|温纳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