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网上一直流行的一个段子,想必不少朋友都听过:没有什么事,是一顿奶茶/火锅/汉堡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两顿!
还有许多朋友“上班靠奶茶续命”,“生活的忧愁要用奶茶稀释”,一口下去,心情也被治愈了不少,还能继续“做牛做马”,过劳肥都是“工伤”~
但这种行为,真的对身体和心理真的没有一点伤害吗?
奶茶火锅大汉堡
真的拯救了不开心吗?
其实,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情绪性进食(Emotional eating),即为了应对负面情绪(如焦虑、愤怒、抑郁)的反应而暴饮暴食的倾向。
简单来说,一个人在短时间内为了缓解情感需求而难以控制的大量进食,通过吃东西的方式缓解情绪不适感,那么TA就是情绪性进食。
当我们开始用美食消解自身的负面情绪时,这时候吃不再仅仅是吃,而成为了一种隐秘的情绪宣泄。
除了工作的压力,情绪性进食还会发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
“晚上好无聊,点个鸭脖,边追剧边吃才快乐。”
“做完了一个大项目,晚上要好好吃一顿,犒劳自己。”
“和对象吵架了,必须大吃一顿!因为胃填满了,心就不难受了。”
短期内来看,奶茶火锅确实会让你快乐一点。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面对压力时,大脑的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而吃东西则会激活大脑的副交感神经系统,抵御部分压力对人的刺激。
但长此以往,靠情绪性饮食,来回避自身的情绪,并不能拯救自己,还会丧失对情绪的感受力,反而受到反噬。
放下奶茶火锅
尊重内心的情绪
不仅如此,在通过情绪化进食抵抗压力、紧张等情绪的时候,也会增加内心的内疚、绝望和羞耻感,从而使你更容易进行暴食。而且,吃下的是食物,咽下的却是委屈、愤怒、焦虑和痛苦。你的情绪,不该被如此粗暴地对待。
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是生理性饥饿还是情绪化进食,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这5点情绪化进食的明显表现:
1、急迫的、难以停止的,常伴随着烦躁的感受。
2、渴求特定的食物,一般是高糖高热量。
3、无意识进食,意识不到自己吃了很多东西。
4、无法停止进食,即使吃饱也没有满足感。
5、事后易感到懊恼内疚,甚至做出补偿性行为,如暴饮暴食后逼自己运动甚至催吐。
发现了吗?生理性饥饿下,吃东西是对自己的犒劳,而情绪饥饿下的吃东西,更像是对自己的折磨。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那该怎么对待自己的情绪?首先,要学会区分生理饥饿和情绪饥饿,你究竟是因为饿了而吃,还是只为了缓解情绪不适。
可以找一些情绪化饮食的替代方案,试着看一本书、一部电影或者让你放松的有趣的短视频,让自己踏实和稳定起来。其实,用什么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有意识地去改变饮食习惯。
爱自己,不是过度纵容自己,任由情绪摆布,也不是把身体变成情绪的垃圾桶。爱自己,是了解自己,爱护自己,不止要爱护身体,更要爱护心灵。
有句话说:身体不仅是灵魂的容器,还是情绪的容器。你的每个情绪,每个感受,都会在身体上留下痕迹。如果所有的坏情绪,都让身体来承担,终有一日,它会承受不了。
如果你感到自己在情绪管理上需要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给到你更专业更健康的建议,让你更了解自己的内心,理解情绪背后的意义。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小红书|温纳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