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种心理习惯,会摧毁你的亲密关系,你身边很多人都有

2024-05-17 200

| 搜索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关注我们

你有过这些感觉吗?

总会因为一点小事,引发自己内心剧烈的情绪波动;

认为别人都不尊重自己,不重视自己;

陷入自我攻击,觉得自己这儿不好那儿不好;

感觉自己整个人状态像绷紧的弦,既愤怒又找不到发泄的渠道;

总是感觉人生不幸,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难以与人相处,陷入无形的痛苦中...



01

CONCERN FOR SELF
你对自己的关注可能“过度”了

这种恶性循环的心境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叫做“自我中心化”,是一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感情,去理解和判断事物、情境、人的关系的一种状态。

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要求已婚夫妇报告他们各自对家庭活动负有多少责任。这些家庭活动包括打扫房间,做早餐和解决冲突等。研究人员将丈夫和妻子分开,要求他们在每项活动的中指出个人负责的百分比。

结果,丈夫声称80%的早餐都是他做的,而妻子声称60%的早餐是自己做的,一共加起来变成了140%的早餐,这怎么可能呢?

这就是典型的“自我中心化”的表现,由于过度关注自我,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表现。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自我中心化”会让你对亲近的人,会特别苛刻,你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对爱人好,爱人就一定会对自己好。而当爱人说自己太敏感想太多的时候,你就会因为不理解而无法功共情,看不到感情中的积极面。


02

CONCERN FOR SELF
“自我中心化”背后的孤独

长期缺乏强烈情感投入的人,更容易陷入“自我中心化”。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在这类人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第一个长期的重要情感投入对象——父母,可能没有接住TA们成长时期的情绪和感受,因此,TA们被看见、被理解的需求被无限放大。

成年后,每当固有需求被唤醒,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回应,就会唤起内心深藏的匮乏感与孤独感。

由于成长过程中被忽视,“自我中心化”的人具备比其他人更高的共情能力。这种高共情带来的高需求,恰好会产生敏感的反馈。

此时,哪怕是一件小事,一旦得不到足够回应,就会唤起TA们内心巨大的匮乏感与孤独感,使TA们无法看到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陷入极端的情绪化,表现行为可能有:大吵大闹或、冷暴力,拒绝一切沟通。

在亲密关系中的伴侣看来,这就是极度自私的表现,长此以往,亲密关系必然会从亲密走向冷漠,甚至情感破裂。


03

CONCERN FOR SELF
如何走出“自我中心化”?

对于“自我中心化”的人来说,走出恶性循环后,亲密关系中的困扰自然会迎刃而解。但要走出内心的牢笼,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1、察觉并认识自己

首先,你要试着向内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进行多方面细致的觉察。深度觉察能够让你更好得掌控自己的情绪,也更容易让自己摆脱直觉思维。

2、利用双重视角进行反问

你出现这个情绪背后的想法是什么?它从哪里来?为什么有?试着反问自己,为什么当时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说那样的话或做出那样的行为,是对自己的思考的思考。

通过一次次自我反问,可以跳出“自我中心化”的心灵陷阱,摆脱直觉思维,对情绪的掌控力变得更强。

3、逐步接纳真实的自我

通过刻意训练自己的方式,让自己摆脱“自我中心化”。训练自己看待某件事的视角,既有对负面的感受和认知,也有正面的希望和动机。真正的力量,永远来源于人的内在,来源于对“真实自我”的接纳。


温纳心理推荐


如果你并不了解自己为何会因这件事而引发情绪,不抱持自己内心的匮乏或缺失,那么即便你强迫自己做到情绪稳定,压抑自己,有一天很可能也会崩塌。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你更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让咨询师引导你去发现你隐藏的需求,这样才能在源头解决行为中暴露的问题,成为一个内心更强大、更稳定的人。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小红书|温纳心理


标签: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