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霸凌,家长应该知道的事!

2024-05-16 201

| 搜索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关注我们

校园霸凌是野蛮生长的蛮荒杂草,让我们直面霸凌,勇敢说不!



校园霸凌就在孩子身边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课题组2020-2022年调研显示:有53.5%的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

近日甚至央视也发文表示:校园霸凌者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校园霸凌行为恶性程度越来越高。

现有的数据表明,校园里的身体暴力不如其他霸凌行为普遍。最常见的欺凌形式为:口头侮辱、骂人、起恶意的绰号;殴打、直接攻击和偷窃;威胁、散布谣言和社交排斥与孤立。

校园霸凌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有时孩子不敢或不愿跟家里说,家长需要了解该如何从细节处发现端倪,如生理、情绪等异常反应,如果孩子出现这3种异常反应,家长需引起重视:

1、身体反应:包括气喘、过敏反应、头痛、胃痛、经常感冒、失眠、做噩梦、嗜睡、胃口突然变化、体重突然降低或升高、有进食障碍的趋势、睡眠习惯突然改变、长期疲倦、失眠;

2、情绪反应:包括退缩,突然拒绝沟通、出现焦虑、惊恐的征兆、常常沮丧、低落、对活动失去兴趣、强迫性地给自己安排过多事情、突然放弃很多活动、不寻常的恐惧、哀伤、易怒、行为退化、过度黏人或反常孤僻、不能集中注意力到不能很清楚地听到别人说什么、经常生气、过于伤心、恐惧或焦虑等;

3、其它改变:如成绩突然下降、运动习惯突然改变等。

研究显示,幼年期遭遇过虐待、疏忽的儿童,年长后变得攻击性强、精神出问题、欺凌他人或被他人欺凌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儿童大得多。

虽然有些孩子有着惊人的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在经历过这些不幸后依然能获得很好的发展,但这毕竟是少数。


为什么会存在校园霸凌?

许多亲历者曾述说,校园霸凌的原因其实是“没有原因”。有学者指出“校园霸凌”指学生同辈之间的攻击性行为,带有“故意为之”、“反复发作”和“恃强凌弱”等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认为,部分青少年会出现霸凌行为,主要是因为在这个阶段,身体开始发育,青少年有足够的行为能力,但是却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

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往往会采取强势的方式希望得到同龄人的赞许、崇拜,这种方式可能就是霸凌行为,且不仅限于直接身体接触的暴力。

也有学者认为,欺凌者虽然多有攻击和伤害的习惯,但往往同时具有一定社会技能,在同学中更有号召力和组织力。这些霸凌他人的孩子缺少的是获得成就感的机会、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有的还缺少同理心。

有些孩子由于性格、家庭、学习成绩等综合因素,难以通过正常途径获得尊重,并得到自尊感,所以往往通过欺压其他同学,在其他同学的服从和恐惧中得到优越感,从而使自尊心得到补偿。


孩子被霸凌,家长该怎么?

孩子遭遇校园霸凌怎么办?这是许多家长在学习成绩之外最关注的校园问题。

作为家长,孩子遭受到校园霸凌,该怎么办?我们整理了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01
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

有些家长平时要求孩子一味顺从,打压孩子的自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如果事态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家长应采取行动,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

02
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

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

03
冷静,最重要的是孩子

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

04
共情,先不追问过多细节

不一味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这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遭受欺凌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对孩子表达共情,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号: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你对于他所遭受的对待非常痛心。

05
接纳,爸爸妈妈绝不会抛弃你

孩子遭受欺凌后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如对于人际关系异常抗拒,不愿意上学等,这个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因为孩子可能处于应激状态,不要对他产生二度伤害。

06
安抚,平复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更看重别人的关心,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07
对孩子的勇敢告知表达肯定

告诉孩子很感谢他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同时向他说明,只有他愿意谈到这个事情,爸妈才有机会可以帮助他。比较有效的表达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气告诉我这些,尽管这么艰难,你却依然愿意告诉我,谢谢你的信任。


温纳心理推荐



抵制校园霸凌,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需要我们告诉孩子:既不做施暴者,也不做受害者。

同时,家长也需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如果孩子厌学、逃学、甚至有伤害自己的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值得深究,如果感到自己在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上存在困惑,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让孩子找回消失的安全感,用积极正面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社交上遇到的困难,更好地成长。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困惑与联系方式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标签: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