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自己被否定,才是真正的自信

2024-06-08 128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自信,就是我允许自己被否定

开朗,就是我允许自己被拒绝


01

当你表达需求时,总会有人拒绝你


生活中,你可能有过许多诸如此类的时刻:

  • 当朋友/恋人/领导……拒绝我的时候,就很难受。

  • 当朋友/恋人/领导……否定了我做的事后,我就觉得我很不好。

  • 我常常很自卑,羡慕别人,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都不如别人。

......




02

别人的拒绝,和你好不好无关


当你表达需求时,总会有人拒绝你,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肯定和接受上,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如果你在面对拒绝时感到自卑和失落,这并不是你的错。你需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不要把自己的价值和别人对你的评价混为一谈。




03

倾向于表达否定,是别人的选择


总有一些人不喜欢轻易表达赞扬,更倾向于表达否定,这是他们的个人选择。他们有自己的标准和原则,对于他们认为合适的事情会接受,而对于不合适的事情会拒绝。


这种拒绝并不代表对个人的否定或不喜欢,而是基于他们的个人情境和经验。当我们面对这种情况时,不要轻易用概括化的机制去解读他人的拒绝,也不要轻易将拒绝上升到人格层面。


在亲密关系中,被拒绝并不意味着不够爱或即将分手或离婚。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04

拿出自己的标准做区分


当感觉到自己被否定和拒绝时,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好了。这其实是发生了两个微妙的过程:一是你放弃了自己的标准,认同了别人的标准;二是你开始接受别人的标准并开始折磨自己


其实每个人的标准都是不同的,不应该盲目地去尝试去认同他人的标准。当你觉得自己与他人不同时,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好了,但这并不是事实。尝试保持自己的标准,同时尊重他人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也能更好地接受自己。


厘清自己和别人的标准

你可以是决定自己好坏的那个人,你可以设定自己的标准来评判自己做得好还是不好,给自己积极的反馈和认同。


重要的是,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因为每个人的评价标准和视角不同。他们只是旁观者,并不能替你做出决定。只有你清楚自己的内心和价值,并做出自己的选择。


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

别人对你的拒绝或否定,或许只是针对某件事,并非你的整个人格。我们不应该因此而对他人的评价产生过度解读,应把重点放在事情本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全盘否定一个人。相反,如果他们喜欢你,就应该接受你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因此,我们需要勇敢地接受自己,不畏惧他人的拒绝,这样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




05

先否定了自己,才害怕别人的否定

在人类的心理发展中,人们的恐惧和自我否定往往与他人的评价和否定有关。通常人们认为,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被他人抛弃或否定,他就会害怕被拒绝。人们内心深处有个声音,认为自己不值得被肯定,这种恐惧会让他们对现实产生强烈的反应。


当我们深入探讨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时,我们会发现许多被否定的童年经历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在成长过程中,人们常常受到批评、指责、拒绝和否定,这使得他们在面对负面评价时感到自己的价值被质疑。他们甚至会在自己表现出色时仍被权威人士找到不足之处,从而受到否定。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对否定和拒绝变得非常敏感。


然而,成长过程中需要认清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没有人是绝对的“好”或“不好”。即使我们遭受了负面评价或被他人拒绝,这并不代表我们的价值就因此而改变。相反,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长来重新塑造自信和开朗的态度。


当我们允许自己被他人否定或被拒绝时,我们其实是在为自己保留了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接受这些负面反馈,并从中学习和成长。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不断增强自信心,接受自己是有价值的个体。当遇到事情没做好或者事情被拒绝时,我们需要看清现实,这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与我们的价值无关。我们应该拿回自己的标准来欣赏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性。


因此,“自信就是我允许自己被否定,开朗就是我能接受被拒绝”,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好,而是一种对自己价值和能力的重新认识和肯定。我们需要明白,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而我们的价值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和成长,而不是他人的评价或拒绝。




温纳心理推荐


生活中常有被被人拒绝或是否定的瞬间,这都是非常正常且不可避免的。你不需要过分在意别人的拒绝,只需要拿准自己的标准,正视他人的拒绝和否定,学会欣赏自己,不断地积累自信、重塑自我。

如果你在认知自我或者情绪管理上感到困难,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调整情绪状态,减少心理内耗,用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式生活。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困惑与联系方式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咨询~


标签: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