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 “伪努力” 图鉴:计划表再满,不如活得清醒

2025-07-08 31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对于学生时代的很多人来说,“暑假逆袭”“悄悄努力”“60天蜕变计划”等信息似乎总是先暑假一步进入视野。



过度内卷:

被恐惧绑架的「伪努力」



每年暑假,社交媒体总会被各种“60 天逆袭计划”刷屏。


那些精确到分钟的时间表,将清晨 6 点到深夜 11 点切割成学习、运动、社会实践的碎片,仿佛只要填满每一寸时间,就能获得某种“安全证书”。


但这种“计划表式努力”,往往是「过度内卷」的温床。


心理学研究发现,过度内卷的人往往陷入「恐惧驱动型努力」模式。


◍ 当我们打开书本时,内心闪过的不是“我想探索这个知识”,而是“如果今天少刷一套题,开学就会落后”

◍ 参加社团活动时,在意的不是“我能贡献什么价值”,而是“这对保研加分有没有用”


这种努力本质上是对落后的恐惧,而非对成长的热爱。就像仓鼠在转轮上拼命奔跑,看似努力,却始终困在原地。


更隐蔽的是,过度内卷会扭曲我们的认知体系。


当我们发现周围同学都在晒学习打卡时,会不自觉地将他人的生活视为威胁,陷入“我不如人”的恶性循环。


这种社会比较理论揭示的心理机制,让我们把人生简化成一场零和博弈,却忘记了真正的成长需要多元的评价体系。




 扫码预约咨询师聊聊你的烦恼 







为何我们会

陷入「自我消耗」的陷阱?



 1. 代际焦虑的传递 


教育内卷的本质,是父母将未完成的人生期待投射到孩子身上


就像北京某重点小学家长为 6 岁孩子制定的暑期计划表,每天 2 小时奥数、1 小时英语演讲的背后,是成年人对社会竞争的恐惧在代际间的传递。


这种投射让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被成绩绑架,形成病态的共生关系。


 2. 存在性焦虑的逃避 


职场人深夜晒加班照、学生党朋友圈打卡学习,这些“努力可视化”行为,本质是用忙碌掩盖对人生意义的迷茫


存在主义心理学指出,当我们无法直面存在性焦虑(对无意义、孤独的恐惧)时,会通过“制造忙碌”获得虚假掌控感。


就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看似努力,实则陷入无意义的循环。


 3. 控制感的丧失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内卷感知会显著降低个体的控制感,进而加剧抑郁和焦虑。


当我们将价值感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上,就如同在流沙上建房 —— 他人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动摇我们的根基。


这种失控感,正是过度内卷摧毁心理健康的核心机制。




破局之道:

如何从“对抗”到“滋养?



 1. 重构动力系统:从恐惧到热爱 


尝试在制定计划时问自己:“这件事是因为我真的感兴趣,还是因为害怕落后?”


当发现动力来自恐惧时,不妨追溯情绪源头 —— 


是童年某次考试失利的阴影,还是同辈压力下的自我否定?通过与过去的自己对话,重建“即使不够优秀,也值得被爱”的核心信念。


就像登山者不是为了超越他人,而是为了领略山顶的风景。


 2. 建立内在评价体系:做自己的裁判 


社会比较理论告诉我们,过度关注他人会让我们失去自我节奏。


可以尝试制作“反内卷日记”,记录那些“非竞争性成就”,比如“今天帮邻居老人修好了电脑”“读完了一本一直想读的小说”


这种内在评价体系,能帮助我们从“与他人赛跑”转向“与自己对话”。


 3. 优化时间管理:效率不等于忙碌 


采用 SMART 目标法设定具体、可衡量的目标,避免陷入“完美主义陷阱”。


例如将“每天学习 8 小时”改为“完成数学 3 套模拟卷并整理错题”。


同时运用番茄工作法,将学习时间切割成 25 分钟的专注单元,每完成一个单元就奖励自己 5 分钟的自由时间。


这种结构化的安排,既能提升效率,又能避免过度消耗。


 4. 培养存在性安全感:与焦虑共处 


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焦虑是对自由的眩晕。


当我们允许自己偶尔“失控”,反而能获得更深层的掌控感。可以尝试“焦虑容器”练习:


每天将担忧写在纸条上放入盒子,睡前重新评估这些焦虑是否真实存在。


研究表明,坚持 21 天可使焦虑水平下降 37%。就像暴风雨中的水手,不是对抗风浪,而是学会与海浪共舞。




 扫码预约咨询师聊聊你的烦恼 







心理咨询:

为心灵找到安全锚点



如果发现自己长期陷入过度内卷的漩涡,不妨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咨询师能通过以下方式提供支持:


◍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识别并改变“必须完美”“必须超越他人”的扭曲思维。


◍ 正念练习:通过专注当下的呼吸和感受,缓解焦虑,重建与自我的连接。


◍ 团体辅导:在支持性的社群中,体验「合作而非对抗」的生存状态,打破孤独感。


寻求帮助不是软弱,而是对自我的深度关怀。




 扫码预约咨询师聊聊你的烦恼 








温纳推荐




暑假计划表上的每一个勾号,都不应该是自我鞭笞的印记。


真正的成长,不是填满时间,而是让时间充满意义。


当我们学会在竞争中保持觉察,在焦虑中守护心灵净土,就能打破内卷的漩涡,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韵律。


毕竟,人生最珍贵的风景,不在终点,而在沿途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感动、每一次与真实自我的相遇。❤️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咨询~




标签: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