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阴影里的伤害:霸凌下的心灵困局

2025-08-28 3



“感觉自己像被玻璃罩子罩住了,外面的人看得见我,却听不见我呼救。” 

这是一位遭受隐形霸凌的学生写下的话。

比起拳脚相加的显性暴力,那些藏在嬉笑、议论、孤立背后的隐形霸凌,往往像钝刀子割肉,在受害者心上留下更深的伤痕

他们的困境值得被看见,更值得被认真对待

 01

看不见的枷锁:

   隐形霸凌摧毁内心世界


隐形霸凌就像空气里的尘埃,无处不在却难以捕捉。

它可能是课堂上突然响起的哄笑,可能是被刻意遮挡的黑板笔记,可能是朋友圈里被屏蔽的动态,也可能是老师一句“你想多了” 的轻描淡写。

这些看似零散的事件,叠加起来却会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让受害者逐渐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

从心理学视角看,这类精神攻击会引发认知失调

当周围人都坚称 “只是开玩笑”,而自己却感到强烈不适时,受害者会被迫在 “相信自己的感受” 和 “认同群体认知” 之间挣扎

长期处于这种矛盾状态,容易导致 自我认同危机”,就像那位同学提到的 “感觉和世界隔着一层东西”,这其实是心理防御机制启动的表现。

心理学上称为 解离,是大脑在无法承受痛苦时,自动开启的 “精神保护罩”。

2024 年某市教育局公布的校园心理问题报告显示,在自述遭受霸凌的学生中,83% 经历的是隐性伤害,其中 42% 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解离症状。

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在课堂上强装镇定,回到家却对着天花板发呆的年轻灵魂。

02

失声的求助:

   为什么善意的门总是关着


"找了老师结果发现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同学说我精神分裂",这些话里藏着比霸凌本身更伤人的绝望

受害者鼓起勇气求助的过程,本质上是在进行 “情感自救”,而当这种求助被否定、被曲解时,造成的伤害往往是加倍的

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 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当老师和同学习惯了用 “玩笑”“想多了” 来解释霸凌行为时,其实是在进行 外部归因偏差:将问题归咎于受害者的 “敏感”,而非施暴者的行为。

这种归因方式会形成 “二次伤害”,让受害者陷入 自我归因陷阱,真的开始怀疑 “是不是我真的有问题”。

去年引起热议的“校园冷暴力案” 中,15岁的女孩因为被同学集体孤立,多次向老师反映却被认为太娇气直到她出现自伤行为,学校才介入调查。

这个案例折射出一个残酷的现实:

很多教育者还没有建立对隐形霸凌的正确认知,依然在用“孩子间的小矛盾” 来轻描淡写这种精神伤害。

更令人痛心的是“比较伤害”:“那些被打的同学怎么办”,这种看似有理的话,其实是否定了精神伤害的合法性。

心理痛苦从来不是用 “比较” 来衡量的,就像被针扎和被刀割都是伤害,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03

破局的微光:如何找回失去的自我


面对隐形霸凌带来的困境,受害者首先要明白:

你的痛苦是真实的,你的感受值得被尊重。

解离状态虽然让你暂时隔绝了痛苦,但也会让你逐渐失去真实的自我感知

可以试着从这些小事开始重建内心秩序

1.建立“情绪日记”

每天花 10 分钟写下真实感受,不用在意逻辑,哪怕只是 “今天他们又笑我了,心里像堵了棉花” 这样的句子。

书写的过程,其实是在帮大脑整理混乱的情绪,让解离的自我慢慢 “落地”。

2.寻找“安全联结”

不必强迫自己向不理解你的人解释,可以尝试和信任的家人、朋友建立定期沟通,哪怕只是一起吃顿饭、散散步。

心理学研究发现,稳定的情感联结能有效缓解解离症状,就像在摇晃的船上找到一个稳固的锚点。

3.专业支持的力量

如果觉得心理咨询师暂时没帮到你,不妨试着换一位更擅长创伤处理的咨询师。就像感冒需要对症吃药,心理问题也需要找到合适的帮助方式。

对于旁观者和教育者来说,改变从“倾听” 开始。

当孩子说 “他们在欺负我” 时,别急着反驳,试着说 “能具体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

当看到同学被孤立时,一句 “我陪你去吃饭” 可能就是照亮黑暗的光。

04

出阴影:给每个受伤的灵魂一束光


隐形霸凌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像温水煮青蛙,在看似正常的校园生活中,慢慢侵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但就像那位同学依然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一样,所有在困境中没有放弃的人,都在证明着生命的韧性。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没有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的。” 

面对校园里的隐形伤害,我们需要的不是 “忍一忍就过去了” 的劝诫,而是 “我看到了你的痛” 的理解;不是 “别太敏感” 的指责,而是 “你可以不坚强” 的接纳。

愿每个在阴影中行走的孩子都能知道:

你不是孤单一人,

你的呼救有人听见,

你的痛苦终会过去。

当社会对隐形霸凌的认知多一分,

当教育者的敏感度高一分,

当旁观者的善意多一分,

就能让更多受伤的灵魂,

重新找到和这个世界温柔相拥的力量。

如果您遇到心理困扰,我们的

 免费预咨询 

可以帮助您

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会有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及时联系您👀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图源网络|侵删)




标签: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