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创伤后,人类的自我保护系统似乎进入永久警戒状态,仿佛危险随时可能再次降临。” —— 《创伤与复原》朱迪思·赫尔曼
2025 年 7 月 11 日,福建泉州聚龙外国语学校的一份情况通报,让 10 岁男孩李某某的遭遇浮出水面。李某某家长反映班主任教师指使同学实施侮辱性殴打、生活老师拍摄裸照等行为。
这起事件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社交媒体掀起轩然大波。不仅刺痛了公众的神经,更撕开了儿童心理创伤的隐秘角落。
扫码预约咨询师聊聊你的烦恼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遭遇霸凌、性侵等极端事件时,大脑的杏仁核会过度激活,产生持续的恐惧反应。
就像 9 岁女孩小A因父母苛责患上抑郁症,此类遭遇可能引发三重心理危机:
1. 安全感的崩塌
当本应保护自己的成年人成为施暴者,孩子对世界的基本信任会彻底瓦解。他们会陷入 "我是否安全" 的持续焦虑,表现为入睡困难、频繁做噩梦。
拍摄裸照的行为,更可能让孩子产生强烈的羞耻感,这种创伤甚至可能伴随终身。
2. 自我认知的扭曲
长期遭受霸凌的孩子,往往会将伤害归因于自身缺陷,可能由此产生 "我是坏孩子"的错误认知。
这种自我否定会渗透到学习、社交等各个领域,导致成绩下滑、人际关系疏离。
就像 Linkin Park 主唱 Chester Bennington,童年性侵经历让他终身陷入自我厌恶。
3. 情绪调节的失控
创伤会影响前额叶皮层的发育,使孩子难以控制情绪。孩子可能会突然暴怒、攻击他人,或者陷入长时间的抑郁沉默。
这种情绪紊乱如果得不到干预,可能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出现闪回、回避等症状。
在这类创伤事件中,家庭和学校本应是保护孩子的第一道防线,但很多时候却是漏洞百出:
1. 家庭支持的缺位
当孩子遭遇创伤时,父母的反应至关重要。研究显示,父母的共情和支持能显著降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
但现实中,许多家长像小A父母一样,将学业成绩置于心理健康之上,导致孩子的痛苦被忽视。
李某某的家长在事件曝光前是否察觉孩子的异常?是否给予了足够的情感支持?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2. 学校监管的失责
教师的不当行为暴露出学校管理的严重问题。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七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聚龙外国语学校在事件发生后才发布通报,反映出日常监管的缺失。
3. 系统性干预的必要
针对儿童创伤,需要建立 "家庭 - 学校 - 社会" 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
例如,泉州市 "12356" 心理援助热线提供 24 小时专业服务,学校应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
家长则需学习如何识别孩子的创伤迹象,如频繁腹痛、回避社交等。
扫码预约咨询师聊聊你的烦恼
尽管创伤带来巨大痛苦,但通过科学干预,孩子仍有可能实现创伤后成长。
心理学研究提出 "复原力" 概念,指个体在逆境中恢复的能力。以下是关键的干预策略:
1. 重建安全感
让孩子处于熟悉的环境中,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家长可以通过拥抱、共同游戏等肢体接触,传递 "我在这里" 的温暖信号。
2. 认知行为干预
创伤聚焦的 CBT 疗法通过 "创伤叙事" 帮助孩子重新理解事件。
治疗师会引导孩子用文字或绘画描述经历,逐步改变 "我是受害者" 的认知模式。同时,教授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能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3. 家庭系统治疗
父母需要接受心理教育,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创伤经历。治疗师会帮助家庭建立开放的沟通模式,避免回避问题或过度保护。
正如泉州师范学院开展的团体音乐治疗,通过艺术活动改善家庭关系,家长的改变往往是孩子康复的关键。
扫码预约咨询师聊聊你的烦恼
温纳推荐
如果您或身边的孩子正在经历心理困扰,还请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安全、温暖的咨询室可以让孩子受伤的心灵小憩一下。
泉州小学生遭班主任教师不当教育事件不应只是舆论热点,而应成为推动儿童心理健康保护的契机。
正如心理学家朱迪斯・赫尔曼所言:"创伤的治愈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以及重建信任的可能"。
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筑起心灵的防护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