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年过去,某些记忆仍能瞬间将我们拉回最无助的时刻?
为什么明明知道危险已过去,身体却依然保持高度警觉?
在温纳心理咨询室,我们深知被痛苦记忆反复侵扰的感受。
许多来访者曾尝试过各种方法,却难以真正“消化”那些卡住的经历。今天,我们想再次聚焦一种独特的疗法——EMDR(眼动脱敏与再处理疗法)。
它之所以特别,在于它能不依赖药物,也无需反复讲述创伤细节,通过一种结构化的方式,帮助大脑重新处理这些“卡住”的信息,让强烈的记忆冲击逐渐平复,最终成为可以平静回顾的“过去的故事”。
01
丨大脑的“未消化记忆”
创伤为何挥之不去?
1987年,美国心理学家弗朗辛·夏皮罗在公园散步时偶然发现:
当她的眼球跟随手指左右移动时,那些纠缠不休的痛苦记忆竟神奇地减轻了冲击力。这一发现催生了EMDR疗法——一种革命性的心理创伤干预方法。
创伤记忆与普通记忆有何不同?
夏皮罗提出了一个精妙的比喻:健康的大脑如同一个高效的消化系统,能将日常经历分解、吸收,转化为成长的养分。
然而,突如其来的、强烈的创伤事件(如意外、暴力、重大丧失等)会瞬间“阻塞”这个系统。
导致相关的画面、声音、气味、身体感觉和强烈的负面情绪,如同未经处理的原始碎片,被原封不动地“冻结”在神经系统中。
当生活中出现类似的声音、场景或感受时,这些未被“消化”的记忆碎片就会被触发,让人瞬间闪回,重新体验当时的恐惧和无助。
这正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核心机制,也是EMDR疗法找到的独特突破口。
02
丨双侧刺激如何重启大脑自愈力
EMDR的核心在于“双重注意力刺激” 。在安全、受控的治疗环境中,来访者在咨询师的专业引导下:
聚焦于特定的创伤记忆片段(画面、感受、负面信念)。同时接受双侧刺激(最常见的是跟随咨询师手指的规律眼动,也可以是交替的听觉“滴答”声,或轻拍膝盖的触觉刺激)。
这种看似简单的“一心二用”操作,实则巧妙地激活了大脑内在的自适应信息处理系统(AIP) 。大量研究证实,这种双侧刺激能有效促进:
▨ 左右脑信息整合:帮助“冻结”的创伤碎片与大脑中已有的、更具适应性的信息网络连接起来,打破孤立状态。
▨ 降低杏仁核过度激活:杏仁核是大脑的“恐惧警报器”,双侧刺激有助于平复其过度反应,显著减弱恐惧情绪的强度。
▨ 重建认知网络:在记忆被重新处理的过程中,那些根深蒂固的负面自我认知(如“我不安全”、“我毫无价值”)有机会被更具现实性和支持性的积极信念(如“我现在是安全的”、“我值得被爱”)所替代。
03
丨八阶段疗愈之旅
安全解锁创伤记忆
不同于传统谈话治疗,EMDR也绝非简单的“动动眼睛”,它拥有一套严谨、结构化、以安全为基石的八阶段治疗流程,确保每一次干预都在可控范围内进行:
阶段1-2 奠定稳固基础
▸ 深入理解您的个人经历和当前困扰
▸ 共同制定清晰、具体的治疗目标
▸ 学习实用的情绪稳定与自我安抚技巧,确保您在治疗内外都能照顾好自己。
阶段3-5 核心处理与转化
▸ 精准定位需要处理的目标记忆及相关的身心反应、负面信念(例如:“我不够好”、“这是我的错”)
▸ 在双侧刺激的引导下进行脱敏处理,目标是显著降低记忆带来的情绪痛苦强度
▸ 当痛苦减轻后,有意识地植入并强化积极、健康的认知(例如:“我值得被爱”、“当时我已经尽力了”)
阶段6-8 整合与巩固
▸ 进行“身体扫描”,识别并释放可能残留的躯体紧张或不适感
▸ 确保每次治疗结束时,您的情绪状态是平稳、可控的
▸ 评估阶段目标达成情况,巩固已取得的积极改变,并为后续治疗或结束做准备。
整个过程如同为大脑做了一场“神经系统的物理治疗”。
04
丨EMDR擅长解决哪些问题?
EMDR最初主要用于治疗PTSD,但随着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已大大拓宽,被证明对多种由负面生活经历引发的心理困扰都非常有效: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复杂创伤(CPTSD):这是EMDR的经典适应症,尤其对于难以用言语清晰描述的创伤记忆、童年期长期累积的复杂性创伤效果显著。
焦虑障碍:
特定恐惧症(如恐高、恐飞、怕狗等)
社交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惊恐障碍
考试、面试、演讲等情境性焦虑
抑郁及相关情绪困扰:尤其适用于与早期负面经历、丧失、长期挫败感相关的抑郁情绪。
哀伤与丧失:处理因亲人离世、关系结束等带来的复杂哀伤反应,特别是那些卡住的、难以释怀的部分。
与压力相关的躯体症状:某些查无生理原因的慢性疼痛、肠胃不适等,可能与未处理的压力或创伤记忆有关。
自尊与自我认知问题:处理根植于过往经历的负面核心信念(如“我不够好”、“我不被爱”、“我无能”)。
人际关系困扰:修复由过往背叛、抛弃等经历造成的信任危机和安全感缺失;改善因内在负面信念导致的关系模式。
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如因学业压力、同伴冲突、家庭变动等引发的焦虑、抑郁、退缩或行为问题。
『 免费预咨询 』
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会有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及时联系您👀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