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之后,夜晚渐长:如何安放悄然起伏的心绪?

2025-09-23 1

秋分过后,北半球的白昼悄然缩短,黑夜逐渐延长。凉爽的秋风扫过树梢,树叶由绿转黄,仿佛在无声地告诉我们:自然界的节奏已经改变。


然而,不仅仅是自然环境在变化,我们的内心世界也可能随着季节更替而悄然波动


许多人在这个时候会发现自己情绪莫名低落,精力不似从前,对往常感兴趣的事情也失去了热情。这些变化可能并非偶然,而是与节气变化带来的光周期改变密切相关


  01

认识季节性情感障碍


季节性情感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简称SAD)是一种与季节变化相关的情绪障碍,通常在秋冬季节出现,春夏季节缓解。


研究表明,SAD与光照减少密切相关——秋分后,白天明显缩短,光照量减少,这会影响我们大脑中某些神经递质的分泌平衡。同时,褪黑激素的分泌也会增加,这种激素会让人感到困倦和疲惫。


如果你在秋冬季持续感到以下症状,可能是受到了SAD的影响:


▨  情绪低落,悲伤感莫名袭来

▨  对平日喜爱的活动失去兴趣

▨  精力明显下降,常感疲劳

▨  睡眠模式改变(通常表现为多睡)

▨  食欲变化,尤其是对碳水化合物的渴望增加

▨  注意力难以集中

▨  社交活动减少,倾向于自我隔离



  02

温柔呵护秋日里的自己


拥抱每一缕阳光
尽量把握白天时间,特别是早晨的阳光。哪怕只是短短十五分钟的户外散步,也能为你的身心带来显著益处。如果条件允许,不妨把家中的工作区域安排在靠窗的位置,让自然光尽可能照进你的生活。


保持身体活动的节奏
规律运动是改善情绪的自然良药。不需要剧烈运动,温和的瑜伽、散步、太极或任何你喜欢的室内外活动都可以帮助提升情绪。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的身体活动就能产生明显效果。


营造温暖的光环境
随着夜幕提前降临,室内的照明显得尤为重要。选择温暖色调的灯光,营造舒适安宁的居家环境。可以考虑使用光疗灯模拟自然阳光,特别是在早晨使用,有助于调整生物节律。


注重营养的平衡与温暖
秋季饮食可以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蛋黄)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热汤、温热的饮品不仅能温暖身体,也能带来心理上的舒适感。


维持社交连接的温暖
当自我封闭的倾向出现时,更需要有意维持社交联系。与朋友家人的定期见面、通话或视频聊天,都能为我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归属感。


建立规律的作息节律
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起床和就寝,即使周末也保持大致相同的作息。稳定的生物节律有助于调节情绪和能量水平。



  03

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自我调节策略对轻度情绪波动通常有效,但如果你的症状已经:


▨  持续两周以上

▨  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或人际关系

▨  伴随强烈的无助感或无价值感

▨  出现死亡或自杀的念头

·

请务必寻求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专业帮助。认知行为疗法、光治疗甚至必要的药物干预都可以有效缓解季节性情感障碍症状。



  04

接纳生命的自然韵律


我们的祖先曾深深植根于自然节律之中,春秋更替本就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秋日的内敛与沉静,或许也在提醒我们:人生需要有张有弛,有活跃也有沉淀


在这个季节转换的时刻,愿我们都能更加温柔地对待自己的情绪变化,理解这些波动背后自然的呼唤。不妨将秋日的静谧视为一个向内观看的机会,一个休息和反思的空间。


每一次季节更替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礼物,它提醒我们:变化是永恒的,而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美丽与价值。


在这秋意渐浓的日子里,愿你找到与自己情绪和平相处的方式,在渐长的夜晚里,也能点亮内心的光芒



如果您遇到心理困扰,我们的

 免费预咨询 

可以帮助您

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会有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及时联系您👀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图源网络|侵删)



标签: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