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独立应该是什么样的?
·不喜欢欠人情,也很少主动找朋友帮忙
·习惯把心事憋在心里,自己消化情绪
·觉得万事都要靠自己,才会更容易走向成功
......
关于独立,其实我们已经误解了很久。
你总觉得接受别人的照顾或者建议是羞耻的,觉得自己不需要他人,觉得自己能够对自己的情感、冲动和欲望都有着全能的控制力。
你变成了一个“独行侠”,将所有人拒之门外,但实际上,这种独立只是一种“假性独立”。

“假性独立”的背后是恐惧
在有些人“独立”的背后,隐藏的是一种脆弱和恐惧。
在他们的心里,对于“依赖别人”有一种灾难化的想象:
如果有人背叛我,我不就什么都没有了吗?
如果我依赖别人,别人觉得我是个累赘,我该怎么办?
因为“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的心理,所以他们干脆谁都不依赖,采取防御性的回避策略。
对于他们而言,“独立”的目的是尽可能避免伤害,为了不让拒绝、分离、背叛这样的事情发生,从一开始就遏制亲密的需求和可能性。
于是“独立“就成为一种防御手段,会阻碍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少地自我袒露,影响他们跟别人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假性独立”源于不安全依恋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尔比曾提出依恋理论,他认为人类本能就有依赖他人的需要。
如果孩子小时候,父母对孩子的需求缺乏满足,很少给孩子温暖的回应,那么孩子就会觉得他人是无法信赖的,会形成不同的防御机制,出现过度依赖、恐惧亲密等"不安全依恋"的表现。
“假性独立”,就是这些防御机制的一种。
所以,在长大之后,他们也会觉得自己不能依赖别人,我只能自己独立。
甚至于有些时候,他们不仅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
因为,在父母拒绝回应的过程中,还掺杂着过多的贬低和蔑视:
你怎么这么烦人
能不能滚一边去
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是我不够好,我不配依赖别人。在长大之后,他们就会用“独立”来伪装自己,逃避亲密。

怎样学会真正的独立?
1. 识别和接纳你的防御机制
你可以对自己的“独立”行为做一个记录:我是因为什么而选择独立?害怕还是主动选择?
当你看到它们的时候,不用急于否定,允许它们和你多待一会儿,仔细感受是因为什么,它们才会来到你身边。
然后回到现实,回到当下,在看一看,你曾用这种防御机制对抗的过去的危险,是否还存在,自己还需要它吗?
2. 小范围的自我暴露
向他人求助,表露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对你来说可能有些困难,但这是有必要的。
你可以先小范围的进行自我暴露,在开始之前,列出你最想分享的那一个,从你最容易说出口的开始。
如果你担心自己会被背叛,抛弃,也可以尝试我们的心理咨询。
在咨询室里,你可以说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而不必担心被泄露,咨询师的倾听和共情也会让你的情绪得到理解和接纳。
当被理解和接纳的体验多了,你的防御机制也会慢慢松动,你会在和咨询师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中,学会真正的独立——既可以自如独立,也可以安全地相互依赖,享受需要和被需要的感觉。
温纳心理推荐
不可否认,独立很棒,但伪装出来的“独立”,或许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温纳心理招聘开始啦!
更多详情可以扫描二维码了解哦~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小红书|温纳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