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5岁时被诊断出患有重度孤独症的日本作家东田直树在《我的世界,你从未来过》里写道:“见到人的话,仅仅说句‘你好’,这到底有什么难的,大家觉得不可思议吧。我都是看不到人的。人也成为风景的一部分,闯进我的视线。感觉像山、树木、建筑物、鸟儿等所有东西同时和我打招呼。”
认识孤独症
孤独症(autism)是一种在儿童早期出现,并可以伴随终身的精神障碍。孤独症患者存在与别人交流的困难,特别是难以与别人建立情感联系。
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孤独症发病率达0.7%,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超过1000万。在这1000万人群中,12岁以下的儿童约有200多万人,且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
孤独症患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似乎对他人没有意识,很难学会参与交谈之类的日长互动,一般在出生的头几个月里就可以观察到,如患儿可能会避免与父母进行目光接触,并抗拒被关注和喜爱。虽然他们可以被动的接受拥抱和抚摸,但一般还是喜欢独处。患儿的这种无感应性往往延续到成年期,这会严重影响个体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
孤独症患者还有语言使用的困难。大约有一半的孤独症儿童从未学会说话,终身沉默不语,即使会说话的孤独症儿童往往也是以不正常的方式使用语言,有的无法将字词组合成句;有的只会用单个词;有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总是重复同样的习惯用语。他们说话单调机械,并且伴随不恰当的脸部表情和身体姿势。
流行学调查显示,约10000名儿童中会出现30-40名孤独症患者,男孩的患病率约是女孩的4倍多。研究显示,同胞患病率比一般人高出50倍,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60%左右。怀孕和分娩并发症的母亲会增加孤独症儿童的出生率,胎儿接触毒素、代谢障碍或病毒感染也能导致孤独症。(数据来源于《生物心理学》蔡厚德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孤独症患者的家庭
更需要关注心理健康
某平台上许多提问显示,在孤独症患儿的家庭内,不少父母的心理状态,也不容乐观。拥有孤独症儿童的家庭,家长要承担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责任更大。但在孤独症儿童辅导训练中,往往容易忽视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心理健康情况。
父母作为孤独症儿童的监护人与日常生活照料者,其心理健康情况,直接影响到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情况。心态良好的家长,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起到促进作用;反之,会阻碍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的效果。
通过调查发现,孤独症儿童的家长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就怕别人评论自己的孩子)、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严重的还会出现幻听、幻视等症状。对于出现上面情况的孤独症儿童家长,如果情况轻微,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改善,如果情况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
对于孤独症患儿,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前往正规就医,进行干预。作为家长,也需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状况,如果有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的情绪问题,或者强迫性行为,温纳心理咨询的咨询师可以帮助您,只有稳定好自己的状态,才能继续陪伴孩子在这条艰难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困惑与联系方式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小红书@温纳心理咨询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