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看到这样一条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女子带3娃被气哭弟弟上门撑腰,据当事人说,自己让孩子去写作业,可是孩子不听话,就是不配合。这样的情况,许多家长肯定也有类似的经历,孩子怎么就不听自己的话呢?
每次陪孩子写作业,说了一遍题目还是错,如此反复,家长嗓门越来越大,孩子表情越来越怕。
每次一放学,孩子就回家看动画片,反复唠叨了无数遍,先看会书再看动画片,孩子就是不听自己的话。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呢?
01
为什么孩子
不听自己的话?
孩子可能不是不听话,而是家长说的话,没有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心理学上有条“麦拉宾法则”,也称为7/38/55定律:
即一个人对某人或某事产生的印象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55%是通过看,比如表情、态度、肢体语言等;38%是通过听,比如语调、语气、语速等;只有7%的信息,才是纯粹从说的具体内容中获取。
也就是说,家长说了一大堆话,孩子只能接收到7%,同时,研究表明重复次数与说服效果呈反比,同一句话,重复的次数越多,孩子就越不想听。
家庭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尤其是心理养育的优劣,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孩子的一生。
家长在讲道理时,孩子真正能听到的部分很少,其余的部分,孩子是在看家长的肢体语言,在听家长的语气语调。所以,在沟通时,“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02
和孩子有效沟通
没有那么难
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研究发现:成人不恰当的批评,不仅无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改正孩子的问题行为,还会引发孩子的无助反应。
在成长中,家长不恰当的行为,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影响,如果只是一味粗暴地单向输出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是没有办法和孩子有效沟通的。
掌握这3个技巧,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让孩子愿意听家长的话:
1、不指责孩子,帮助孩子认识到他的责任。当孩子犯了错误,很多家长会忍不住发火,对着孩子大喊大叫,这个时候,孩子其实已经吓懵了,成为了家长情绪的“容器”。面对突发状况,家长首先要冷静,告诉孩子,这么做需要承担的后果是什么,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不要对孩子带着情绪。有些事情,不仅仅是让孩子难受,成年人也崩溃,比如教孩子写作业,往往大人自己先开始情绪不稳,孩子只是敏锐地感觉到了家长的情绪,所以开始害怕,更加不知所措。
3、和孩子站在同一角度。当孩子在外面玩不想回家,或者在家里一直打游戏,大人说了几遍,孩子没有动静的话,家长下意识地会认为:我已经说过好几遍了,为什么不听话呢?
其实,站在孩子的视角,TA今天玩的很开心,所以不舍得离开,是很正常的情绪,告诉孩子:今天很开心,但是累了也需要休息,游戏玩久了,也要预留时间做正事,孩子自然会明白背后的道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比起让孩子吃饱穿暖,更要注重心理的健康和强大。
心里有爱的孩子,才会充满自信,今后人生的道路,无论面对怎样的风雨,都有自己面对的勇气。
温纳心理推荐
面对孩子的成长,对于家长其实也是另一种成长,如果你对如何教育孩子有疑问或者困难,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相处,不知道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通过一对一的家庭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你更了解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行为心理与应对方法。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小红书|温纳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