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①种方法,有效停止你的“精神内耗”

2023-12-27 316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图片

余华说:“精神内耗”说白了就是自己心里的戏太多了。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行未果,假象苦难愁不展;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演在某个阶段。

总是焦虑、疑神疑鬼、怀疑自己、害怕让人失望、担心自己失败...你有陷入过精神内耗吗?

pexels-cottonbro-studio-6753840.jpg



01

精神内耗

当代人的心理通病

今年年初,“精神内耗”入选《咬文嚼字》编辑部“2022年十大流行语”,可见当代人很大程度饱受精神内耗之苦。

“精神内耗”的人,总是处在一种精神痛苦的状态里,脑中常常陷入毫无意义的思考,思维上的纠结同时伴随着焦虑、紧张的情绪。

心理学上对“精神内耗”的描述是:过多的思虑、情绪需要控制,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个体处于内耗的状态,长期的内耗会让人感到疲惫、焦虑、痛苦甚至抑郁。

pexels-andrew-neel-2682462.jpg

为什么我们这一代有如此严重的“精神内耗”?

1、被放大的聚光灯效应

这种心理学现象也被称为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指人往往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直觉地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尤其是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实时的互动、快节奏的生活都会放大这种效应,让人不自觉地加倍注意,陷入其中。

pexels-анастасия-быкова-11557080.jpg

2、人际交往中的高敏感属性

高敏感的人,更容易处于高内耗的状态,因为他们对周遭事物过于敏感,往往过于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遇到不确定的情况,TA们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被他人负面评价了,精神也就被内耗了。

pexels-cottonbro-studio-5081501.jpg

3、还未接纳真实的自己

如果一个人无法接受自己,那么就会介意自己不完美的地方,时刻怀疑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自我与他人的边界模糊,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视作自己本身具备的特点在追求完美时,试图改变一个可能根本不存在的某个缺点,陷入“精神内耗”。

pexels-ike-louie-natividad-6279442.jpg


02

如何拯救精神内耗?

相信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过精神内耗”的状态,面对自卑、不自信、糟糕的自己,认为自己一事无成,面对生活束手就擒。

面对“精神内耗”,试着保持钝感,掌握心态平衡。心有钝感,注意力才能放对地方,最小化内耗成本。在遇到挫折坎坷、困难窘境时考验着情绪耐受力。钝感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淡化外来的挤压和伤害。

pexels-andy-dufresne-15722320.jpg

你要意识到的是,你是精神内耗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只有突破局限认知,练习接纳负面情绪的能力,通过刻意练习,让自己拥有“反内耗”的体质。

告别内耗,是和自己的战斗,如果你感到自己无法完成,可以需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有句台词是:life finds a way,当你活在当下,行动起来,生命自会寻找出路。

pexels-th-blog-19194588.jpg


温纳心理推荐


史蒂夫·霍金曾说:心理学就是对于人体的有效模型,而自由意志可被镶嵌其中,从此诗意栖居时间,情感抚慰人心。如果你感到自己深陷“精神内耗”,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改善状况,学会与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情绪和谐相处。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微信图片_20231201151052.png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小红书|温纳心理


标签: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