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关注我们
工作后,你有多久没有体会到快乐的感觉了?
早上醒来,想起要去上班,你是不是感觉心情直线下降,甚至不想去公司?
你是不是对工作越来越难以投入精力和感情,不像刚入职的时候?
你是不是在朋友面前频繁抱怨自己的工作?
你下班后是不是缺乏足够的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你有以上想法,那么很大可能是,你有“职业倦怠”了。
总有几天“不想上班”
“职业倦怠(burnout)”,是对工作中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源的一种长期反应,像是把自己所有的能量都消耗殆尽了的感觉。倦怠是一个信号,说明人和工作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我们个人的工作、生活,还影响我们家庭生活的质量。毕竟当人们被工作榨干后,是很难带着好脾气来与家人相处的,久而久之自然会引发家庭矛盾。
根据马斯拉赫倦怠量表(MBI),职业倦怠主要体现在这3个方面: 1、严重的疲劳感:身体不适和情绪耗竭,如睡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明明有能力做一项工作却没有动力去做,经常出现辞职的想法;
2、去人格化:主动把自己“工具人化”,觉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重要,对周遭环境产生不了影响,拉远自己跟工作、客户和同事的情感距离,在工作中显得冷漠、愤世嫉俗;
3、低效能:不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工作效率降低,无助感加强。
为什么你会出现“职业倦怠”?
这是由于这6种工作中的不适配造成的:
1、工作负荷不适配:不仅工作量超负荷是一种不适配,工作类型的不匹配,也是一种工作负荷;
2、控制力不适配:如果个人对工作所需的资源掌控不足,或者没有足够的权力以TA们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开展工作。
3、奖励不适配:奖励不适配所指的不仅仅是没有得到充分的经济报酬,如没有得到付出相称的工资待遇,也包括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回报,如努力工作却一直被忽视、得不到他人的认可。
4、团队氛围不适配:当人们在工作场所长期失去与他人的积极联系,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5、不公感:工作场合中是否获得公正体现在很多方面:薪酬是否分配合理、工作中的不端行为能不能得到惩罚、评估和晋升是否处理得当。
6、价值观不适配:如贵你不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或者在工作过程中,感到不得不做一些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或是有违道德感的事,就会产生不适。
如何拯救“职业倦怠”?
韩裔哲学家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一书中所写:“过去人们关心如何拥有美好的生活,其中也包含了如何融洽地共同生活,如今人们则只考虑如何存活下去。”
“职业倦怠”并不是“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它添加在第十一版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作为一种职场现象。但“职业倦怠”往往会让你感到“耗尽了自己”,非常心累。
想要走出这样的状态,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心态,有不少朋友忙于工作,已经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工作是做不完的,但你的情绪和心理如果无法保持健康、稳定、积极的状态,反而会影响工作甚至生活,造成事倍却功半的结果。
你也可以允许自己累了想要歇歇,伤了想要逃离,想要放松、想要享受,并不是什么值得羞愧的事。调整自己的心态,给自己适当放假,或者休息一段时间,重新思考自己的职场规划,都是合理的。
毕竟,你在履行“打工人”的职责前,首先是一个独立、鲜活、有独特需求和感受的“人”。工作不是最终的目的,你才是目的。
当你开始重视自己,周围的环境也会给你回应,无论是在工作里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有“重视自己”的决心。
想要拯救“职业倦怠”,可以试着找回在工作中丢失的意义感,比如与朋友聚会闲谈,倾诉自己的情绪;寻找有相同兴趣的人,体验生活中新鲜的乐趣;和心理咨询师聊聊工作与生活,心理咨询也可以帮助你认识在职场方面进行更多方面地了解,让你换个角度观察自己,获得不一样的认知和体验。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小红书|温纳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