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产后抑郁、职场压力和原生家庭裹挟后,她在温纳的咨询室里,慢慢找回了自己

2025-08-14 4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来访者自述变化

CLIENT-REPORTED CHANGES




因为身边有一些重大事件的变故,所以我就去脑科医院去做了心理评估,心理医生说测出来是有抑郁加焦虑。当时面访的时候一直流泪,他说你到我们这边就是吃药,但可以不吃,吃完药人可能会变得呆呆的。他讲的很云淡风轻,但对于我来说我是很紧张的,他说也可以做心理咨询,那会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心理咨询。





温纳这边给我整体的感觉就非常的暖心,后劲很大,每次路过西安门的时候,都觉得是找到了归属的感觉。



生活里,情绪的起伏、职场的重压,或许曾让你倍感疲惫。今天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最初因情绪管理与职场压力而来的她,如今已不是那个被焦虑抑郁裹挟的模样。


此刻,正站在自我成长的路口,与温纳分享这段关于“蜕变”的故事。




Q
最初是因为什么情况,让您决定尝试心理咨询呢?


其实我的重大事件是我的婚姻问题,还有就是生完小孩之后闪婚闪离,这导致我产后抑郁


然后,我在不知道自己产后抑郁的情况下,工作压力(从事金融相关行业)又非常大。


除此之外,我还有原生家庭的打压——爸妈就会说“你就是自己太老实”“就是别人有用”“活该你被欺负”


我就觉得怎么会那么多的问题都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然后我就第一次走到了这边。



Q
首次咨询后的感受是怎样的?


咨询完第一次之后,我就跟小伙伴去分享,我说“有人关心的感觉真的太好了”,就是我觉得被人理解的感觉是很好的。


然后我就觉得可以理解这种付费制,但是我也知道对方是专业的。


我在第二次进来之前,在单位附近还做过一次心理咨询,但对方全程都在卖课,他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我就觉得这两者肯定不一样,理论跟实操带给别人的体验感,怎么可能是一样的呢。



Q
可以和我们分享下再次选择温纳做心理咨询的原因吗?


那段时间里,我的情绪突然又有点反复,可能跟女性的激素也有关系,我觉得那时候就是莫名其妙的。


第二次来(咨询)之前我还沉迷了一段时间的DeepSeek,但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真的就是被情绪所掌控了,并且是非常的焦虑:我需要有一个“权威对象”给我一个一定的答案,尽管自己内心也知道ta不权威。


后面我觉得实在是没办法了,就再次选择来咨询,那一次疯狂输出了两个小时。


然后,我觉得温纳带给我的第一体验感,从进门开始、接待,包括环境等,在我的认知的领域里面,就是已经算是比较专业的了,对我来说够了。


赵老师或方老师,我觉得都挺专业的,这边给我整体的感觉就非常的暖心,就是后劲很大,每次路过西安门的时候,都觉得是找到归属了。



Q

那您觉得AI聊天与咨询师聊天的区别是什么呢?


一开始我以为老师就是“DeepSeek”,当我把两个小时的内容填满之后,按下回车键,老师会给我解答,但其实并没有任何解答。老师就说我们今天的咨询时长结束了,说我前面是一个情绪宣泄的过程,她不可能被我的情绪带着走。


同时,老师给予了我一定的共情,后面咨询过程中有很多点都非常戳我。


在职场当中有一些同事,对方是孔雀型那种非常外放的性格,但我们是竞争关系,我一直被他压一头,这就导致我非常难受。


后来有一次来的时候,我就跟老师讲,老师就说“他不是故意的,他只是性格如此”。很多时候,就是这句话救了我。


我觉得心理咨询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要能接受一点一点的变化,老师带给我的帮助就是潜移默化的。像我这种需要极度的关怀的人,我不能接受突然的打断或者什么,太激进的变化可能对我也不是很有利。




Q
在未来,您觉得AI聊天可以代替心理咨询吗?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DeepSeek挺好的,起码对我来说是一样的,也是面面俱到的那一种,并且给的建议也是相当专业,都是我想不到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的感受到一点:因为它是源源不断的,导致就是你获取完了之后,可能就没那么在意去听了。它虽然帮我分析出来了,但我看不完,或者我看完之后不过心、不入脑,这是一个方面。


然后我之前就是在一个心理咨询的专业者口中还了解到一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它有沉默的时间”,但DeepSeek它没有这一段。


比如有些时候我需要一些安静的个人时间,而不是一直就大家围在一起,说“我再安慰你两句”,其实我不需要,所以我觉得它没有办法代替心理咨询。



Q
在咨询过程中,有没有哪个瞬间让您想要放弃或坚持?


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想放弃,觉得就是舟车劳顿,让我跑的很累;还有就是,我觉得走进咨询室,是一个撕开伤疤的过程


这个也跟老师聊过,我说我每次来之前都会不开心,甚至不想来。但后来我分析,可能源于自身的某些讨好型人格,我在前一天晚上开始心里打腹稿,比如明天去了要聊什么之类的。


在某些场合,我故意让自己变得很搞笑,然后小伙伴都说,“我们今天这个局一定要你来,你就是开心果”,但其实我也会累。  我觉得针对某个症状,自己能慢慢地建立一些认知去剖析,或者说接纳自己,就是,“不主动找话题又怎样”


然后,我自己刷小红书也刷到个(帖子),挺搞笑,也让我挺有共鸣的,说“讨好型真的一辈子都在讨好,即使咨询没有效果,走之前都要说一句,‘谢谢老师,我觉得收益很大’”。(哈哈哈哈哈)



Q
在进行咨询前,您和父母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我的父母非常传统,所以我面临大龄剩女(这个问题),然后就是被催婚催到自己搬出来住。


父母他们很会制造焦虑,就是说你“如果现在再不生育,你就错过了最好的生育年纪,你以后都不会有子女了”,这个是社会大环境的现状,你不可能不结婚,虽然我知道会有很多异样的声音,但是我自己内心深处就是这样想的。


然后再加上我自己的亲密关系一直都处不好,我爸妈一直就是把它归纳为,“我们家小孩脾气不好”,他们甚至见人家男生都会说,“哎,她脾气不好,你多包容她一点”


后面就认识了一个男孩,他的家庭条件跟我悬殊非常大,但对我百依百顺,会提供情绪价值,我也觉得没有问题,然后就意外怀孕了,我俩也因此结婚了,婚后我跟他冲突不断,在生完小孩之后的第三个月我们就选择了离婚。


当时的种种对我的刺激都非常大,加上之前的工作非常卷,所以当我再次回到工作岗位时就特别的焦虑,慢慢的我发现我不行了,我胜任不了,我开始有脑雾的状态。以上就让我觉得,“怎么全世界都在搞我。”


然后我就把我的痛苦跟我的原生家庭讲,但我的爸妈还是以指责我为主,也就是说原生家庭也没有给予我很大的支持,再加上我自己产后抑郁本身状态就不好,整个人就被压垮了。



Q
在经历产后抑郁期间,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吗?


那段时间我有在网上搜,然后逐一对标,就是莫名其妙的流泪,还有一点脑雾现象。


我很擅长去复盘做分析,但那段时候我觉得我脑子生锈了。我会不停的想,我跟前夫为什么要吵架,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吵架,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 大家肯定觉得就是尽量不离就不离,那我们到底是什么原因(分开),能不能分析出来,如果我们找到问题的关键,能不能去解决问题?


(工作上)我觉得自己带团队也没有问题,什么问题都可以克服,为什么碰到家庭矛盾,我就没有办法掌控了呢,就是反复的去钻牛角尖,尽管这本身也是一种不好的状态。




Q
那对于您选择心理咨询这么一个行为,周围人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在自己状态不好的情况下,我之所以愿意去接受一些心理咨询,肯定是因为自己做了咨询后切身体会到了它的好处,并且我觉得有帮助。


但是身边的小伙伴一方面会觉得,“你花那么多钱你妈都不讲你吗”,也有小伙伴说,“你只是心情不好”“把这些钱用来吃吃喝喝玩玩,你还会心情不好吗?”


其实不会,就是真正抑郁的时候,我才发现:钱其实解决不了我的问题。我最想“死”的时候,刚好意外有一笔收入——那个月的奖金111,000。然后我看着那个入账的数字,我还是想“死”,从那一秒开始,我才意识到钱对我没有意义。


现在我可能觉得那些都没什么,只是在当时那种状态下,就是会觉得没有人理解,父母会说“哎,你这个小孩太脆弱了”


所以我还是觉得得找一个地方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做一些正确的引导,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去给自己做一些多元化的支持,我是会把心理咨询作为我终身受益的事情。



Q
那您自己是怎么看待心理咨询呢?


我觉得这块(心理咨询)领域,真的就是需要大家好好学习一下。


我自己去医院看心理科也发现,有很多老年人他们才是最需要咨询的,但他们往往也是最抗拒心理咨询的。他们会有病耻感,他们可能会失眠,但他们不知道失眠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三甲医院的医生可能还是建议开药,想做心理咨询就要去外面的机构,但是选择外面的机构之前自己要做一些斟酌。


可能在这方面我是比较幸运的,就是我碰到专业的了,当然我自己会有一些判断,也就是自己遵循自己内心的意愿吧,我觉得它是好的那就可以。



Q
那您觉得跟方老师咨询过后,在自我认知和情绪上有什么改善吗?


方老师帮我意识到,我前面30年的认知都是不对的。


就像我妈讲的,“人家就是能力强,人家就是能胜任人家就是嘴皮子溜”“你没办法,你天生就不行”,这样会导致我很自卑,然后方老师就跟我说,这些其实是父母带给我的认知,所以我们要用认知行为疗法去改变认知,从而让我对这件事情慢慢地建立信任。


我也是这时候才开始觉醒,我越来越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我知道“一件事情的挫败,不是整个世界的崩塌,这只是一个偶然性的事件”


但有些知识自己吸收进去之后,可能没有办法立刻把它融会贯通,就(在咨询过程中)突然有一天仿佛打开了天灵盖——开悟了,我就能get到之前汲取的知识。



Q
这种改善体现在家庭关系中的细节,可以分享一下吗?


我之前的认知就是觉得,“跟父母在一起相处,我很痛苦”


因为他们就是会不停的说我,但我好像又反驳不了。但是老师跟我说,就是你要学会的课题分离,父母的那部分你要交还给他们,这是父母需要承担的东西。


后面我爸妈再跟我讲一些打压性的语言,我就不痛苦了,因为我觉得,“他就随便说一说,那不是我”,但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只是我觉得,对我的感受已经好了很多了。


我觉得这已经是很大的改变了,因为很多人一生可能都没有什么改变,因为改变是很难的。


我还听过一句话,“我们不指望在咨询室里有百分百的改变,但是如果有0.5%的改变,我们就值得去称赞自己、认可自己。”,就对我来说,一点点改变就够了,就像是你有了一个突破口,撕开了之后,你就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Q
对于和您有相似困扰的人,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我觉得就是需要感谢现在这个网络科技发达的时代,自媒体很丰富,你随机刷其实也能刷到很多心理疗愈的内容。


还有就是,有情绪的话千万不要闷着,你要先学会去找一些正规的渠道,去听取一些医生的意见;另外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去尝试做一些心理咨询,就是可以跟老师做一些沟通,对自己的改善会非常的大。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是这么觉得的,我不会听取身边小伙伴说的那些片面的意见,因为我觉得自己是比他们有更高的认知,我就是勇敢的人,先享受这个世界



写在最后

Write at the end

_

从困在情绪漩涡到从容掌控内心,从职场迷雾到亲子和解,她用真实的改变告诉我们:


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却始终有迹可循。


愿这段旅程能让你相信,无论当下有多难,自我成长的路上,每一步都算数。


- Designed by winner -




标签: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