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真正的情绪稳定,不是忍耐。
在咨询室里,常听到来访者说 “我想做到情绪稳定,再也不生气难过”。但美国心理学会的数据显示:
普通成年人每天 7000 个想法中 80% 带有消极倾向,试图消灭负面情绪本身就是种内耗。
很多人把 “情绪自由” 当成 “再也不难过、不生气”,可就像总想着把雨天挡在窗外,反而会淋湿窗台,强行压制情绪只会让它在心里积成潮。
真正的情绪自由,是学会和情绪 “好好说话”。
扫码预约咨询师聊聊你的烦恼
情绪自由的人
都有这三种“隐形能力”
01 像拆礼物一样,找到情绪的 “小源头”
情绪就像冰山,我们看到的 “生气”“难过” 只是水面上的一角,水下藏着更真实的原因。
之前遇到过一个来访,他因为考试作弊被妈妈骂了两句,就偷偷用美工刀划自己的手臂。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是 “孩子叛逆”,聊得久了才发现,来访家去年从老家搬到城市,父母忙着工作,很少陪他,他觉得 “自己像被丢下了”——
这次妈妈的批评,不过是戳中了他 “害怕不被爱” 的小源头。
想拥有这种 “找源头” 的能力,其实不用太复杂。下次情绪上来时,先别着急怪别人,试着问自己:“这种难受的感觉,上次出现是在什么时候呀?”
就像拆俄罗斯套娃,一层一层剥下去,慢慢就能看到情绪最开始的样子。
02 给情绪贴 “精准标签”,比说 “我好烦” 有用
你会不会也常说 “我好烦”?但 “烦” 其实是个 “大口袋”——
可能是工作被打断的 “被打扰感”,可能是deadline快到的 “焦虑感”,也可能是想找人说话却没人理的 “委屈感”。
神经科学家发现,能准确说出自己情绪的人,大脑里负责情绪的杏仁核会安静 35%,就像给吵闹的孩子递了一颗糖,情绪会慢慢平静下来。
咨询时我常和来访者做一个小游戏:把 “我好烦” 换成更具体的词。当你能精准叫出情绪的名字,它就没那么可怕了。
03 给情绪装个 “排污管”,别让它堆在心里
东京大学研究过一群 “情绪管理高手”,发现他们每周都会花 3 次、每次 15 分钟 “清理情绪”。
但这不是摔东西、大声抱怨 —— 那样只会让情绪更激动,而是像给家里倒垃圾一样,温和地 “送走” 坏情绪。
一个叫 “SBNRR” 的小方法,特别适合情绪突然上来时用,比如被领导批评了:
◍ 先停下来别说话(Stop)
◍ 深呼吸 3 次(Breathe)
◍ 告诉自己 “我现在觉得有点丢脸”(Notice)
◍ 再想想 “领导是对事不满意,不是对我不满意”(Reflect)
◍ 最后说 “我需要明天再和您沟通细节”(Respond)
试一次你会发现,情绪像被按下了 “减速键”,没那么容易失控了。
扫码预约咨询师聊聊你的烦恼
3 个小练习
慢慢靠近情绪自由
01 在家设个 “情绪小角落”
固定的空间会让人形成 “条件反射”—— 比如看到床就想睡觉,看到书桌就想工作。
你也可以在家找个小角落,放个软垫子、一瓶喜欢的香薰,再备个笔记本。下次觉得情绪要 “爆发” 了,就去这个角落待 5 分钟,写下 “我现在的情绪是______,刚才发生了______”。
慢慢你会发现,只要走进这个角落,心就会先静下来。
02 每晚给情绪 “搬搬家”
斯坦福大学让一群人把不开心的事写在纸上,然后烧掉,结果他们的压力激素下降了 28%。
你也可以试试 “情绪断舍离”:
每天晚上花 3 分钟,回忆当天的情绪 —— 比如 “早上堵车时很着急”“中午同事分享零食很开心”,然后把不开心的事像划掉垃圾一样划掉,只留下开心的片段。
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记住生活里的小美好。
03 别把别人的情绪 “扛” 在身上
情绪自由的人,都很会 “划边界”。
就像稻盛和夫说的,他下班时会把工作的烦恼 “挂在公司的衣帽架上”,不带到家里。
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老板冲你发脾气,可能是他今天压力大,不是你的错;伴侣对你冷淡,可能是他累了,不是你不够好。
别把别人的情绪当成 “自己的责任”,你才有精力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情绪自由不是
“一蹴而就”的事
很多人练了几天情绪日志,就会着急地问:“我怎么还是会生气呀?”
其实不用急 —— 神经科学告诉我们,新的情绪习惯需要 21 天才能慢慢形成。
如果你试着做了这些练习,却发现还是常常陷在情绪里 —— 比如越压制越想发脾气,或者想起过去的事就忍不住哭,别责怪自己。这不是你 “不够努力”,而是你的情绪需要更细致的梳理。
就像家里东西太多乱成一团,我们会找整理师帮忙;情绪 “乱了”,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聊聊。
毕竟,情绪自由不是 “再也不难过”,而是难过时能对自己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但没关系,我们一起慢慢处理它”—— 这份从容,才是情绪自由最珍贵的样子。
扫码预约咨询师聊聊你的烦恼
温纳推荐
如果某一天,你发现负面情绪像缠人的藤蔓,绕得你喘不过气;或是溯源时触到了不愿回想的过往,独自消化得好疲惫 ——
别忘了,寻求帮助从不是 “软弱”,而是给情绪找个温柔的 “梳理者”。
咨询师会陪着你,把拧成一团的情绪慢慢拆解开,找到藏在里面的 “未被看见的需求”,帮你搭起属于自己的 “情绪缓冲带”。
慢慢来,你不必逼自己立刻 “变好”,因为每一次愿意正视情绪的你,都在悄悄走向更自由的自己。❤️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