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人调侃「全国统一道歉方式」。
父母和孩子吵架之后,父母道歉的第一句就是:
“吃饭了。”
更神奇的是,孩子们还有一个「全国统一表达委屈的方式」。
那就是——干吃米饭,不抬头。
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口菜都不吃,筷子打死也不想伸出去,用无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抗议。
像这种受了委屈之后,用沉默表达自己的抗议,哪怕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依然是一句话也不肯说出口,是很多人都有的经历。
表面上是沉默的,内心却早已演了一部电视剧,把所有的情绪都藏在了沉默里。
反正我说了他们也不会理解
反正我说了他们还会挑我的错
反正我说了他们还是会觉得我矫情
......
种种原因,最后就会不想说话,将心里话全部都咽下去,孩子们被迫“患上”了「委屈失语症」。

沉默,是最大的愤怒
孩子与父母争吵之后,往往会有两种反应:顶嘴或是沉默。
如果你家有一个爱顶嘴的孩子,那通常意味着你在教育TA的时候,TA不会乖乖听着,而是仰着脖子和你辩论,这让很多父母觉得烦躁。
与之相反的是那些“听话懂事”的孩子,面对父母的打骂,他们往往会选择关上房门,事后一个人消化情绪。
很多父母会羡慕那些有着“听话懂事”的孩子的家庭,这让他们管教起来轻松不少,但父母也会发现:随着孩子的沉默,他们有什么心事也不愿意和自己分享,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
孩子把「沉默」当成了一种防御机制,他们已经习惯了用这种无声的方式保护自己。
这种无声,不代表没有情绪,也可能是最大的愤怒。
“我有我的痛苦,为什么你们看不到?”
越委屈,就越不想说话,也代表,他们越想被看见。

亲子关系里
孩子需要的是尊重、理解和信任
在中国式亲子关系中,父母是付出很多的,也正因为这样的高投入,所以他们期待孩子的高回报。
而所谓的回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成绩。
一项针对四个国家一万多名分别来自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和初一、初二的学生进行调研的报告显示:
平时经常和父母(监护人)交流的中国学生只有57.7%,而日本、美国、韩国依次为81.7%、81.0%和79.0%,都比中国高二十多个百分点。
71.5%的中国中小学生表示“父母听我诉说烦恼”,比其他三国低15-19个百分点。
80.6%的中国中小学生认为“父母理解我”,比其他三国低6-12个百分点。
同时,唯有中国学生与父母(监护人)交流的首要话题是学习,而其他三个国家都是学校的事。
不理解,不尊重,不信任,动不动就谈成绩,在这样的关系里,孩子怎么会愿意开口呢?
孩子在争吵后的沉默是他们无声的反抗,也是他们多年来被压抑的情绪。
父母可以做的,就是重新看到孩子,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我们的[亲子咨询]可以帮助你。
在专业咨询师的帮助下,你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是什么样的情绪,尝试去了解孩子,也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关心自己,爱自己的。
同时,你也可以收获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明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什么样的话,该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才能愿意听。
最后,你会在专业咨询师的帮助下,与孩子一起,构建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让孩子实现持续的健康成长。
温纳心理推荐
当父母愿意俯下身,和孩子沟通时,学会接纳、学会尊重,请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会捂上耳朵,闭上嘴巴。
少年儿童心理问题任重道远。对于立志成为中国优质心理咨询机构的温纳心理来说,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
温纳心理联合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设立“温纳心理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公益基地”,温纳心理以这一基地作为平台,为广大未成年来访者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服务。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小红书|温纳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