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难避免说反话——想夸但是又不敢夸,想骂也不直接骂,总是鸡蛋里挑骨头,看似没有问题,但总是阴阳怪气。
“不想走,那你就留在这里吧。”
“你以后要是出息了,水都倒着流。”
“你要不要再粗心一点,可以再考少几分。”
这些脱口而出的话,弥漫着的全是否定与讽刺,一次又一次的在孩子的心上捅刀子。
父母的「反话教育」
心中是爱,开口只有伤害
在《少年说》里有这样一位毒舌妈妈,女儿是这么吐槽的:
“我觉得我妈妈生活得一定很苦,毕竟她的嘴那么毒。”

有一次,她的数学只考了50分,因为自知没考好,所以她好几天都不敢跟妈妈通电话,但妈妈依旧不准备放过她。
“哦吼,你真是个人才,怎么考成这个鬼东西的呢?”
“你要是再考成这样,就不用来学校了,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她的语气和表情惹得台下的同学哈哈大笑,但自己却没忍住红了眼圈。
母亲难道不想让孩子好吗?
当然不是。
台下的母亲振振有词:“我的出发点是想你好,让你知耻而后勇,努力成为优秀的孩子。”
看!明明自己的本意是想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但说出口的话却比暴力还要伤人。
面对这种打着“为你好”旗号话,让女孩忍无可忍地反驳道——“你所谓的犀利直白,已经对我造成了伤害!”

不懂好好说话的父母
只能养出不会说话的孩子
有一位网友曾经回答:
父母从小就打击自己,长大后,自己的性格变得十分内向,不敢轻易说出自己的想法,朋友圈很小,对外人沟通总是讨好状态,事情做的不好,直接会让自己内疚很久,哪怕是他人的过错。
有不少孩子,为了保护自己,从一开始的不愿意开口说话,到长大后离家越来越远,他们选择切断和父母的情感沟通,远离他们的伤害。
事实上,亲子关系的和谐,90%来自良性沟通。
而很多时候,不说话的孩子,抗拒的不是沟通,而是不懂沟通的父母。
当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时,要先反思,我们是否有跟他们 “好好说话” 。

如果深爱
请停止语言伤害
美国惠顿大学心理学院院长特丽·沃森认为:
亲密关系是我们的安全区,每一次暴力沟通,发泄情绪,其实都是在安全区的边缘试探。
因此彼此亲密,所以我们肆无忌惮。
殊不知不经思考的讽刺,浇灭热情的冷言冷语,看似是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在孩子心中扎下的却是难以拔出的一根刺。
经年累月,就成了父母跟孩子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著名教育专家李子勋说过:
教育孩子,最主要还得把话说到孩子心里,这样孩子才会心服口服。

沟通是一门艺术,尤其是亲子间的沟通,更需要技巧才能让孩子听进去,只有当孩子明白父母真正意图的时候,他们才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我们的[亲子咨询]可以帮助你。
在专业咨询师的帮助下,你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是什么样的情绪,尝试去了解孩子,也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关心自己,爱自己的。
同时,你也可以收获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明白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才能愿意听。
最后,你会在专业咨询师的帮助下,与孩子一起,构建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让孩子实现持续的健康成长。
温纳心理推荐
明明怀着最深的爱,但脱口而出的全是伤害,别因为口是心非,让你的孩子成为你的仇人。
少年儿童心理问题任重道远。对于立志成为中国优质心理咨询机构的温纳心理来说,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
温纳心理联合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设立“温纳心理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公益基地”,温纳心理以这一基地作为平台,为广大未成年来访者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服务。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小红书|温纳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