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睡人”?警惕职场倦怠

2024-08-26 293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长期忙碌于工作,时常感到疲惫和困乏,甚至厌倦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作业,缺乏成就感,工作生活难以平衡......


以上是职场压力中职场倦怠的的主要表现形式,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为“企业睡人”,你是一名“企业睡人”吗?



JOB BURN-OUT

什么叫职场倦怠



职场倦怠,也称为职业倦怠/过劳,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体验到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是一种心理的疲乏,而非单纯的肉体疲倦。


简单点就是:你有工作能力,但是你却丧失了工作动力。202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职业倦怠/过劳(job burn-out)列入了国际疾病分类(ICD-11)名单中。职业倦怠包括以下三个维度:



 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通常会导致体力上的耗竭,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你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做很久心理准备、咬紧后槽牙才能让自己进入工作,然后工作效率还贼低。


 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你需要付出很多力气才能正常完成工作,但结果可能还不让同事领导满意。这又会让你怀疑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意义。即使工作取得了成绩,也让你觉得充满讽刺,不会真正感到高兴。


 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表现为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经常出现愤世嫉俗、尖酸刻薄的想法,对同事和客户感到厌烦。如果存在这些情况,并且想要逃离与工作有关的一切,那么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工作环境。




有调研结果显示,有90%甚至更多的人在职场上处于一种倦怠、“缺氧”的状态,这种情绪上的“耗竭感”已渐渐成为都市人的“流行病”职业倦怠的产生可能会有很多原因,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6点:


01

复杂的人际关系


职场如战场,人际关系处理得当才能立足。同事并非战友,人际关系不能混为一谈。人们常说,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不能相互影响。但实际情况却是,工作占据了人们大量时间,关系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人际关系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大家都在追求自身利益,趋利避害是常态。在他人都迎合时,若坚持己见可能会受到攻击。长此以往,这种情况会导致压抑的人际氛围。由于长时间的压力,而且经常处于一种负面的情绪,又没有及时的自我调节,缺乏活力和激情,丧失主动力。


02

完成工作的压力


当人们给予你高度的信任和期待时,有时候会超常发挥。然而,当期待过高,超出你的能力范围,反而可能产生反效果,造成伤害。


在一项以200名英国年轻运动员为样本的研究中(Jowett, Hill, Hall, & Curran, 2015),我们可以发现,当孩子们陷入一种“完美主义忧虑”perfectionistic concerns),更容易产生倦怠。这些忧虑可能包括:过度逼迫自己以满足教练和家长的期待,或者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03

负面悲观的情绪


并非所有的职业倦怠都源自工作环境或其他外部因素。一项包括1000名被试的研究(Bianchi, Laurent, Schonfeld, Verkuilen, & Berna, 2018)试图通过要求参与者阅读24篇简短描述(其中6篇与工作相关,但每一篇都显得非常模棱两可),来探究他们对于每一篇描述的反应。研究的结果表明,那些倾向于出现负面悲观情绪的人更易产生职业倦怠。换句话说,这种抑郁型认知风格被认为是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之一



04

不恰当的社会支持


我们都有自己信任和关爱的人,他们是我们社会支持系统social support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项来自美国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指出,来自家人或朋友的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非常有限。相反,同事间的支持可以有效降低去人格化的水平,而来自上级的支持却可能加重情感耗竭情况


05

手机或互联网依赖


当我们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拿起手机刷朋友圈或微博似乎是无可避免的。然而,一项发表在健康心理学杂志(th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上的研究认为这可能有点问题:频繁使用社交媒体可能会加重职业倦怠。


然而,对于那些意志力坚强的人来说,社交媒体可以作为一种缓冲,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因此,我们应该有目的地使用社交媒体,减少无意义打开的次数,只打开我们喜欢的app。这样有助于改善职业倦怠,提高工作效率。请记住,工作与社交媒体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


06

收入的不平等


一项同样发表在健康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以超过2万名来自美国和其它30个国家的职场人为样本,发现收入不平等与职业倦怠存在着相关性。研究表明,公司企业内部和社会大环境的收入不平等会加重人们的职业倦怠,同时,工作是否稳定也影响了职业倦怠的发生




JOB BURN-OUT

如何调节“职场倦怠”



 面对压力,要学会将压力转变成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同时还要改进自己本身性格的不足,让自己面对挑战时可以从容应对。可以通过做运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听歌、休息等方式减压。


面对迷茫,要为自己选定一个短期或中期目标,给自己找点事儿做,坚持每天完成一个既定的任务。也可以向领导说出自己的困扰,寻求指导;或者可以调整工作岗位,捕捉新鲜感;或者静下来,重新回顾自己最初的想法和意识。


缺乏自信的时候,要学习更多工作上能用到的技能,比如制作PPT、简单的PS入门等;认识更多的朋友,多了解其他事情,增强自己的见识。每天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很棒。



社交恐惧的人要尝试走出自己的世界,多和人交流,可以先去咖啡厅、饭店等公共场所适应一下。不妨多多运动,让自己更加开朗。平时多看些热门新闻话题,这样就能尽快融入他人的话题。


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让自己保持积极性。重新树立职场目标,职场目标应该有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可以空出一段时间,出去散散心。


▨ 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定位,包括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弱项。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休个假,喘口气。适时进修,加强实力。适时运动。多交朋友多倾诉,有助化解职场压力。


▨ 多角度看问题,打散抑郁心结,可以通过想象、放松、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将日常工作生活时突然冒出的抑郁心情打断。保证充足的睡眠,时刻保持心平气和,学习静养身心。




温纳心理推荐


如果我们在职场中遇到了自己不可调节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咨询心理医生、参加心理辅导等方式,寻求专业的帮助,达到正视职场负面情绪、调整心态的目的,以便更好地应对职场和生活中的更多挑战。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困惑与联系方式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咨询~


标签: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