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赋予了「拒绝」和「被拒绝」太多的含义:
特别不能面对被人拒绝或者去拒绝别人,似乎那就等于否定、质疑、贬低我们。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只有学会了坦然拒绝别人,坦然接受被别人拒绝,才是一个成年人成熟的标志。
要不要拒绝别人,会不会被别人拒绝,这些思虑经常让人感到头大。
室友想借我的作业参考,拒绝的话会不会影响寝室关系?
想找师兄师姐了解申请经验,会不会我们的关系还没到这种程度?
想找外面的商店拉合作,不过,人家应该根本不会搭理我们吧?
我们似乎总害怕着拒绝别人带来致命的后果,又总是在臆测别人一定会拒绝我们,可事实是如此吗?
拒绝别人,后果真的很严重吗?
对于很多人来说,假如将自己类比为AI,似乎系统默认回复就是:Yes,我们既是开发者又是使用者。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自己比作一台正在处理任务的机器,那么拒绝他人的请求就如同是关闭了某个程序的开关。然而,这个动作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往往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害怕被认为不友好,担心这样的拒绝会破坏原本的关系,甚至影响到未来的互相帮助。这种心理负担让我们在面对请求时,往往选择接受而非拒绝。
一项研究深入探讨了这一现象。研究者将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是想象自己拒绝他人的请求(拒人者),另一组是想象自己被他人拒绝(被拒者)。通过对比两组的预期和实际感受,研究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往往高估了拒绝的负面后果。
对于那些想象自己拒绝他人的人来说,他们预料到的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和评价,认为这样的行为会严重破坏彼此的关系,甚至影响到未来的互相帮助。然而,当他们真正面对被拒绝的人并询问他们的真实感受时,却发现被拒者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受伤或不满。
同样地,对于那些被拒绝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也会高估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评价。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在被拒绝后感到非常受伤和失落,但实际上他们的反应可能并没有那么强烈。
这一发现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拒绝别人,也许只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夸大了拒绝的负面后果。而这种夸大化的恐惧和担忧,正是我们面对拒绝时所面临的巨大心理负担。
向别人求助,一定会被拒绝吗?
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有一份「无声的期待」,便是去尽力理解和推测他人对事物或他人感受的反应和情绪。而在求助于人的过程中,这一情绪理解和判断尤其重要。我们常常担心自己的请求会遭到拒绝,因此总是倾向于选择默认答应别人的请求,但当自己成为请求者时,我们又常常会因为对他人感受的过度预测和过度顾虑而迟疑不决。
那么,在我们潜意识里所想的“我害怕我求助之后会被视为麻烦”这样的观点真的成立吗?或者我们在估量别人的心意时,真的做到了足够精准吗?
现实中,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在向他人求助时,往往会低估他人愿意帮助的意愿。他们可能会觉得,别人或许不会愿意提供帮助,或者即使帮忙了也会感到不便。然而,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人们的这种预判并不准确。
在众多实验中,助人者通常都会以比预想的更积极的情感来接受并处理这些帮助请求。甚至于有时被助人者在得到帮助之后会感受到巨大的愉悦感。
这背后有着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首先,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对善意的向往和渴求。人们通常都是愿意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的。再者,尽管有人可能因一些特定原因或特殊情境下而表现出谨慎或不快的反应,但这并不能说明其根本就没有愿意提供帮助的心。很多时,人们在做选择时更多是基于考虑外部情况的综合分析以及当下的即时感受。这些都可以用复杂的心理学和社交因素来解释。
而在我们进行自我预判时,往往会过于注重对别人可能反应的猜测和推测,而忽略了对方可能真实、积极和善良的一面。这或许就是我们在求助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障碍:我们总是倾向于将别人的行为与动机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产生过于复杂的判断和揣测。
通过多次实验和不同环境下的研究结果证明,那些因为害怕打扰别人而不敢求助的人应该明白:你的每一次请求都有可能带来他人的帮助与善意;那些看似矜持和保守的人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有时也能给他人带来莫大的帮助与快乐。
事实上,别人往往比我们想象得更愿意帮助我们,并且他们也会因为帮助我们而感到快乐。
交往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勇气做自己
在人际交往的道路上,我们时常面对种种选择。我们担心拒绝后的后果,怕给他人带来不快,所以选择接受那些重担。同样地,我们也惧怕给他人带来麻烦,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需求。但这些担忧是否必要呢?
事实可能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拒绝并非会让他人认为我们冷漠无情,而请求帮助也并不意味着是给对方添麻烦。恰恰相反,他们可能更愿意伸出援手,因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愿意帮助他人。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勇气和信任。不应因一次请求或拒绝而怀疑彼此的关系。每个人都有选择和决策的自由,这既包括我们自己,也包括他人。
我们应该相信,关系的坚固不是由一次简单的请求或拒绝来决定的。所以,让我们鼓起勇气,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既不放弃自己的行动自由,也尊重他人的选择。
人人都被拒绝过,拒绝不等于否定,拒绝的姿态也不冷漠,被拒绝更不用觉得丢脸,只是告诉你这条路暂时走不通而已。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拒绝这件事情,不等于拒绝你这个人,不等于你的要求不合理,不等于我不在乎你,我拒绝仅仅因为我的感受告诉我,现在我不想这么做。”
即当别人拒绝我们时,拒绝的是我们的请求,而非我们自身,我们不用感到难为情,也无须有受伤感。
所以拒绝或是被拒绝的同时,不要把自己关闭,你依然可以感受爱,理解你的需要,理解自己的需要,让我们的需要共同创造出爱的方式。”
若你经常因为拒绝与被拒绝陷入无尽的痛苦中,或是有其他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尝试一次专业的心理帮助。心理咨询师会帮助你正视「拒绝」,记录痛苦、消化痛苦,重新塑造自信与开朗,获得再次踏入人群的勇气。放轻松一点,再轻松一点。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困惑与联系方式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