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网瘾、抑郁?EMDR如何让青少年放下心理包袱

2025-08-28 2

看着孩子紧闭的房门,听着里面传来的游戏音效或无声的沉默,很多父母的心里都充满了无力、困惑和担忧。


“怎么说都不听,一提学习就炸毛。”


“整天抱着手机,好像那才是他的全世界。”


“感觉他一点都不快乐,问他怎么了,永远都是‘没事’、‘别管我’。”


我们常常给这些现象贴上“厌学”、“网瘾”、“抑郁”的标签。但这些标签本身,或许就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包袱”。


里面装的是什么?可能是某次被当众批评的羞耻,是努力后依然失败的挫败,是感觉无法达到父母期望的压力,或是人际关系中难以言说的受伤。


这个包袱越来越沉,压得孩子喘不过气。于是,他们本能地想要逃避——逃进网络世界,逃学,甚至逃避一切情感。


问题行为本身,往往只是孩子为了解决内心痛苦而找到的“不是办法的办法”


  01

创伤记忆如何作祟


在我们的想象中,大脑有一个神奇的心理消化系统”。


白天经历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带有情绪的事件,会在夜间通过做梦等方式被“消化”、打包、归档,变成我们经验库里的中性记忆


然而,当一些经历带来的冲击过大(比如一次严重的考试失利、校园冲突、被孤立),或者持续的压力过大,这个消化系统”就可能当机。


那段带有强烈负面情绪、扭曲认知(如“我真是个废物”)和身体不适的记忆,就被原封不动地、鲜活地“卡”在了神经系统里


它成了一个“未完成的程序”,在后来的日子里一触即发


孩子可能自己都不明白:


为什么看到课本就心烦意乱?

为什么只有在虚拟世界里才能感到安全和掌控感?

为什么总是莫名地情绪低落?


因为他们正在被这些“卡住”的记忆所支配


  02

EMDR:不像聊天的心理咨询

   它如何工作?


EMDR疗法由心理学家弗朗辛·夏皮罗博士发明,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为处理创伤和压力的有效方法。


它的过程有些独特,不需要孩子事无巨细地讲述痛苦经历,而是通过双侧刺激(最常见的是眼球的左右运动),来激活大脑内在的疗愈潜能


可以把它理解为:帮助大脑重启那套“卡住”的消化系统,完成未完成的 processing(处理)过程


咨询师会温和地引导孩子,在回忆特定负面事件的同时,眼球跟随咨询师的手指进行左右移动。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像是在对大脑进行一种“生物按摩”。


双侧刺激让孩子的注意力一部分在记忆上,一部分在眼动上,这就像为伤口涂上了一层“麻醉药”,使得再次触碰创伤时不再那么难以忍受。


这种刺激有助于连接大脑中负责情绪的杏仁核和负责逻辑思考的前额叶,让那些“卡住”的混乱记忆碎片,能够被大脑重新整理、理解和吸纳


原本“我完了”的强烈感觉,可能逐渐转变为“那是一次失败,但我可以挺过去”。


当然,很多情绪不仅存在于想法里,还储存在身体里(如紧张、胃痛)。EMDR能很好地处理这些身体的感受,让紧绷的身体也随之放松


整个过程,咨询师更像一个陪伴的向导,信任并引导孩子自身的大脑智慧去完成疗愈,而不是强行灌输道理


  03

EMDR如何

   针对青少年的“包袱”?


对于“厌学”:根源可能是一次数学考砸后老师的嘲讽,或是父母失望的眼神。EMDR可以帮助孩子处理掉附着在那次记忆上的“羞耻感”和“无能感”。


当记忆被消化,它就不再触发强烈的情绪反应。孩子再看到数学书,想到的是一个我需要攻克的科目”,而不是“一个证明我愚蠢的东西


对于“网瘾”:游戏世界常常是逃避现实痛苦的港湾。那个“痛苦”可能是在现实中交友困难、缺乏成就感。


EMDR可以直接处理这些现实中的挫折和孤独记忆,降低其带来的痛苦程度。当现实的痛苦减轻,孩子从虚拟世界寻求慰藉的迫切性就会下降,从而更有力量回归现实。


对于“抑郁情绪”:抑郁背后,往往是大量“我不好”、“我不值得爱”、“未来没有希望”的负面认知和与之相关的失败、失落记忆。


EMDR可以系统地靶向这些核心负面信念和其背后的记忆网络,就像清理掉心灵花园里盘根错节的杂草,让阳光和新的生命力(积极的认知)有机会照进来。


  04

放下包袱

   是一场温柔的陪伴


选择心理咨询,从来不是因为谁“有病”或“不正常”,而是我们承认,每个人在成长的陡坡上,都可能会需要一个扶手,一束照亮脚下路的光


如果您的孩子正背着一个看不见的沉重包袱,步履蹒跚,或许EMDR这种独特的方式,能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它不那么依赖言语,却直抵心灵深处,用一种更身体化、更温和的方式,帮助孩子自己完成那场未完成的自我疗愈


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消除问题行为,而是溶解行为背后的冰山水下的部分——那些未被处理的情绪创伤。 当内心的风暴渐渐平息,外在的波澜自然回归宁静。


孩子会重新发现学习中的点滴乐趣,会在现实关系中感受到温暖,会重新看见自己身上的力量和价值。


这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也需要我们放下焦虑,给予最大的信任——信任专业的方法,信任咨询师,更信任孩子自身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而我们,愿意成为那份信任的起点,陪伴每一个家庭,一起等待乌云散尽后的晴朗。


如果您遇到心理困扰,我们的

 免费预咨询 

可以帮助您

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会有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及时联系您👀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图源网络|侵删)



标签: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