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爱因斯坦不会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他的“脑子”会被标价五毛钱,月售2万个“脑子”;
为了完成作业的电商专业学生,在淘宝“卖蚊子”,月售600只;
《消失的她》之后,“骂醒恋爱脑”的链接日销售额过500元,月收入达到近2万元......
看似无厘头的消费,其内核却是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情绪价值」。
小A作为一个投行的中阶女性领导,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很难驱动,以前通过金钱、职位等诱因,可以很好地驱动下属加班、牺牲假期。但现在年轻下属宁愿放假、休息,也不愿为了一点金钱加班。
她仔细观察了一下下属们的休闲生活,基本也花不了什么大钱,就是一些很平常的旅游,顶多就是偶尔吃好一点。她很困惑,困惑于为什么年轻人对这些物质价值不感兴趣了。
不难发现,和小A有相同困惑的人大多属于八零后,或比八零后更早的世代。当时还没有「情绪价值」这样的明确概念,诉说那个时代人们相较情绪价值,更看中物质等有形价值。
这个世代差异背后,凸显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呢?对我们又有什么影响呢?
新世代的新消费:
为情绪买单
「情绪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它指的是产品、服务或品牌所能够带来的情感和情绪上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往往能给人带来愉悦、快乐等正面情绪。
在疫情后的文旅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情绪价值的体现尤为明显,人们愿意为“开心”、“爽”等情绪买单,这一现象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消费潮流。
那么,为什么年轻人更愿意为情绪商品买单呢?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和心理因素。
首先,当代社会节奏快速,竞争激烈,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他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方式来缓解压力,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放松。而情绪商品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需求。通过消费这些商品,年轻人可以短暂地逃离日常的压力,享受一种放松和愉悦的体验。
其次,情绪商品提供了一种即时的满足感。与购房等传统大宗消费相比,情绪商品的消费过程和结果都是即时可见的。这种即时的满足感让年轻人在消费过程中能够立刻感受到快乐和愉悦,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消费欲望。
再者,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为情绪商品的消费潮流提供了推力。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年轻人可以轻松地分享自己的情绪消费体验,展示自己的生活品质。同时,他们还能获得社交认可和点赞,从而进一步增强其消费欲望。这种分享欲和被关注的喜悦,让年轻人在消费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此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天生就有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本能。而情绪商品正好满足了这一本能,让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获得了即时的快乐和满足感。同时,情绪商品往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能够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
综上所述,年轻人更愿意为情绪商品买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追求生活质量的现代社会中,情绪价值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消费力量。而年轻人作为消费主力军,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将进一步推动情绪商品市场的发展。在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的情绪商品出现在市场上,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情绪价值商品
并非都是健康的
哈佛医学院心理学家苏珊 · 戴维(Susan David)在其《情绪韧性》一书所指出:“每一种情绪背后都隐含着我们在意的事物。”
情绪,这心灵的窗户,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传达着生活的色彩与韵律。它就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对人的态度,甚至是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论是欢笑还是泪水,是满足还是失望,我们的情绪总是那么自然地涌现,如同泉水般源源不断。
我们常常说,骗别人容易,骗自己难。而在情绪面前,我们却常常选择去骗自己。但事实上,每一种情绪背后都隐藏着我们对某些事物的在意。悲伤是因为失去了珍惜的东西,愤怒是因为某些不公不义触碰了我们的原则,紧张则是因为我们在意即将发生的事情。这些都是我们内心的真实反映,是我们在世间的独特体验。
然而,现代社会似乎对正面情绪有着过分的追求,将负面情绪视为禁忌。我们被教育要“笑对人生”,要“积极向上”,仿佛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健康的。但这样的观念却让我们在面对真实的自己时,选择了压抑和逃避。我们害怕面对自己的悲伤、愤怒和紧张,因为我们觉得那是不好的、不应该有的。
但真正的成长,不在于逃避,而在于面对。我们需要的是正视自己的情绪,拥抱最真实的自己。这样的过程或许会让我们感到痛苦和不安,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真正地成长。
在寻求情感出口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选择“消费情绪商品”。这或许是一种情感的慰藉,让我们在短暂的时光里找到一种寄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逃避现实,相反,这可能是我们在寻找一种方式去面对和疏导内心的情绪。
一部触动人心的电影、一场宣泄压力的摇滚演唱会、一次宁静自省的湖光山色之旅……这些都是我们探索和拥抱自我情绪的契机。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让我们可以暂时放下伪装,诚实地面对自己、感受自己。这样的体验远比一时的感官刺激更有价值,因为它让我们更深地连接和理解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经历挣扎和不安,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才能真正地打开通往自我、通往他人的心门。所以,不要害怕自己的情绪,不要逃避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真正地拥抱它们,我们才能找到通向真实的自己的路。
选择适合自己的
高情绪价值商品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然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情绪商品,却是关乎个人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这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自我探索的旅程。
首先,情绪商品的选择必须基于个人的兴趣和需求。兴趣是我们内心的指引灯塔,它能激发我们寻找那些能够带来愉悦和满足感的物品。而需求则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它可能源自我们面对的挑战,也可能来自我们内心深处对温暖的渴望。
在满足这些基本需求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找到那些具有高性价比的情绪商品,它们不仅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更能在精神层面上给予我们慰藉。
情绪消费不应仅仅被看作是情感的发泄或逃避。在购买和使用情绪商品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是在与自己、与他人进行深度的交流和连接。每一次的消费决策,都是一次对自我认知的探索;每一次的情感体验,都是一次与他人心灵的碰撞。因此,情绪消费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情感的修行。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逐渐认识到,物质消费虽然能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但却无法填补内心深处的空虚。正是这种空虚,促使我们寻求更为深层的情感体验。年轻一代开始重新审视生活,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地探索,通过情绪消费来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苏珊 · 戴维曾说:“拥抱脆弱、拥抱不完美、拥抱真实的自己,是通往勇气、同理心和慈悲的唯一道路。”
在追求物质成功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内心的感受。正是这些内心的感受,赋予了我们生活的意义,为我们的奋斗注入了动力。情绪消费正是这样一种途径,它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找到那些能够触动我们内心的商品,为我们带来慰藉和力量。
情绪是多变的,而负面情绪的产生,正是反映了内心的某些需求尚未得到满足,隐含着心中在意的事物。回避情绪的变化,压抑负面情绪或是随意发泄,并不能为你真正解决困扰。唯有直面情绪,进行有效疏导,才能为你的情绪找到合适的出口。
金钱无法买到快乐,但通过一些有价值的情绪消费,可以真正有效地引领你直面并疏导内心情绪,获得奇妙的体验。
如果你在认知自我或者情绪管理上感到困难,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调整情绪状态,减少心理内耗,用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式生活。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困惑与联系方式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