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不结婚,年轻人连恋爱都不谈了

2024-09-03 163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王宝钏应该不会想到,时隔一千多年之后,自己能在互联网这么火。

爱整活的年轻人们把古早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又翻了出来。剧里的王宝钏明明是千金小姐,却为了爱情苦等穷小子薛平贵,这期间独守空房,挖了整整 18 年野菜谋生。

这样的王宝钏被嘲是“恋爱脑祖师奶”,“王宝钏挖野菜”成了恋爱脑典型惨案。

不只王宝钏,网友们还从经典影视里挖出了许多恋爱脑角色,痛批恋爱脑是当代绝症,就连爱情,也不过是父权和消费主义社会的骗局。




今年的七夕节,恰逢周六,尽管多地婚姻登记处“为爱加班不打烊”,但广东、广西、内蒙古等地的结婚登记对数,还是较上一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社交媒体上,一位成都的网友称七夕夜晚街边的垃圾桶,一朵鲜花都没见到,都要开始怀疑成都人民感情的坚固程度。



的确,这届年轻人,似乎开始学着把爱情“进化”掉。他们从经典影视里挖出了许多恋爱脑角色,痛批恋爱脑是当代绝症,就连爱情,也不过是父权和消费主义社会的骗局。


「恋爱脑」到底有啥问题,怎么这么遭人嫌弃?




PART.01
别说结婚,
年轻人快不想谈恋爱了



要说恋爱脑,还得先从年轻人的婚恋观谈起。


我们都知道,这些年来,中国的年轻人不太爱结婚了


据《2021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所披露的数据,自2013年达到峰值后,国内粗结婚率连续八年下降,房价、工作压力以及生育成本等因素无疑成为了阻挡他们迈入婚姻殿堂的障碍。



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不妨先从一份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报告说起。这份报告对全国22个省份的9775名大学生的婚育观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揭示了部分令人惊异的发现:超过四成的大学生表示没有恋爱的打算


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恋爱意愿较男生略低,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涉及到个人价值观、社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更值得注意的是,男女在结婚意愿上的差异显著。相较于女生对婚姻的相对保守态度,男生则表现出更为开放的婚恋观。



那么,为何这些年轻人对于恋爱显得如此谨慎甚至排斥呢?研究给出的三大理由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


首先,许多人认为找不到合适的人,这可能是对人际关系的不信任感和对未来伴侣的高标准所导致的。其次,享受单身生活状态也是一部分年轻人的选择,他们更愿意享受自由和独立的生活方式。最后,恋爱被认为是一种消耗精力的活动,这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男生,他们还提到恋爱带来的经济压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将视线转向职场人群,一项调查在知乎上关于“你是因为什么不想谈恋爱?”的问题下收集了4995条回答,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当代年轻人忙碌的工作生活已经让他们难以腾出时间去经营一段感情。


一份中国人时间利用调查报告更是印证了这一点,高强度的工作和通勤时间已经将他们推向了疲惫的边缘,这样的节奏下,感情之类的东西都成了泡影,搞钱搞事业才更实在。



其次是懒得付出,怕麻烦。建立一段亲密关系,要做的事太多了。认识、了解、磨合,这个过程即便是想想就已经觉得很累了。对一些年轻人而言,除非天降一个有钱有颜事少还一心一意爱自己的人,否则就懒得迈出恋爱那一步。他们宁可直接嗑 CP ,靠别人的爱情来获取多巴胺,省去自己要遭遇的麻烦,也就是所谓的:


「不想拥有爱情,只想亲近爱情。」




PART.02
恋爱脑,
当代青年眼中的绝症



一些年轻人对恋爱的抵触还不止于不想谈、不愿谈,而是升级为对恋爱本身的理论批判,这部分反映在对“恋爱脑”的全方面攻击上。


不少年轻人对于“恋爱脑”表示出明显的反感。他们对于被“智者不入爱河,愚者为情所困”这样的说法所影响,将恋爱脑视为愚昧旧时代的遗留。这种观念的转变,体现出了他们对于独立自主的现代生活的追求。在他们眼中,“人间清醒”才是人生的目标,而恋爱脑则被视为一种不理智、甚至是病态的情感状态。



在社交平台上,年轻人们频繁地表达着对恋爱脑的反感。他们不仅对自身的“恋爱脑”行为感到不安,也对他人表现出的恋爱脑感到惋惜和愤怒。在谈到恋爱脑时,他们更多感受到的是难受,而不是上头和开心。有的人甚至对恋爱脑产生了强烈的厌恶和恐惧感。

这种对恋爱脑的抵触情绪,
源于一部分人亲身经历了因重度恋爱脑而陷入不愉快的关系中。他们为了爱情失去了自我,做出了过多的无谓牺牲,成为了爱情的奴隶。另一些人则在恋爱中摇摆不定,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他们会将责任归咎于自己的“恋爱脑”。他们渴望摆脱这种状态,希望能够斩断情根,达到不悲不喜的境界,避免因情感问题而受到伤害。



正因为对恋爱脑带来的影响深感憎恶,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聚集了“求打醒”的年轻人的论坛或小组。他们列出了许多所谓的“恋爱脑病症”,包括情绪受对方影响、注意力全在对方身上、容易原谅对方的过错等。在他们眼中,这些行为都是病态的,需要被纠正。甚至一些在爱情中普遍存在的情绪也被视为恋爱脑的表现。

在这样的观念下,许多以爱情为主题的影视和文学经典都被打上了“恋爱脑”的标签。例如,林黛玉对花心贾宝玉的情感被视为恋爱脑,Rose在泰坦尼克号上为穷小子放弃富少爷的行为也被归为恋爱脑的范畴。



这导致了年轻人在面对感情时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不再敞开怀抱,体会爱情带来的悸动,而是严防死守,努力避免表现出任何“恋爱脑”的迹象。他们害怕一旦陷入深情,就可能会失去自己。

对于男生们来说,他们开始警惕“捞女”,谨慎保护自己的资产,不愿因自己的“恋爱脑”而成为别人的经济提款机。而女生们则更加警惕恋爱脑带来的风险,甚至倡导用男性思维来恋爱——看淡爱情、追求理性、减少付出、追求短暂的快乐。她们将男性思维视为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以避免陷入情感的漩涡。




PART.03
恋爱,
真的需要那么理性吗



当然,重度恋爱脑固然不可取,所有事情过了头,都可能滑向难以挽回的深渊。但恋爱这件事,真的需要那么理性吗?


2016年,一项日本脑科学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恋爱中的奥秘。他们选取了56名正在恋爱的男女进行量表测试和脑部扫描,结果发现与单身者相比,恋爱中的人虽然幸福感显著提高,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集体“降智”了,决策能力有所下滑。



而《Nature》的研究也指出,恋爱中多巴胺的大量分泌会短暂影响人的常识判断。这无疑为我们的恋爱心理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注脚——恋爱时,我们很难做到完全不陷入“恋爱脑”的境地。

而在年轻人中间,对“恋爱脑”的讨论愈发普遍。
这背后其实蕴含着一种深深的焦虑。这种焦虑并非只是源于对恋爱的简单好奇或是害怕受伤,而是更多源自对自身利益、情感投入和未来可能产生的得失的担忧。



年轻人的婚育观调查或许可以为此提供一些线索,调查显示,他们想要恋爱的动机不再是单纯地为了爱情或满足基本的情感需求,更多的是希望与伴侣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甚至是出于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婚姻的考量。这样的观念,虽然表现出一种对恋爱的现实主义态度,却也可能滑向对爱情的过度理智。


比如这些年考公、考研圈内流行一句话:“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指的是考试成功上岸以后,就要把原本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甩了。这句话暗含的意思就是上岸的自己登上新的阶层,在婚恋市场也就有了更多的谈判资本,所以应该舍弃已经配不上自己的对象。



这种“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在年轻人群中越来越被强调。年轻人在挑选恋爱对象时,更倾向于进行精确的条件匹配,并且对那些与自己条件不符的恋爱关系投以批评的目光。这种态度背后,其实也反映了经济思维的影响。年轻人害怕失去自己的利益,害怕在恋爱中遭受损失,因此更倾向于用理智来指导自己的恋爱选择。

然而,我们真的需要如此理智地对待爱情吗?答案或许是否定的。爱情并不是一场精确的交易,也不是一场必须赢的比赛。恋人应该是我们并肩对抗人生虚无的队友,而不是需要锱铢必较的对手。当我们在生活中一天天地走过,当爱情归于平淡时,我们会发现,原来
那些所谓的“恋爱脑”并不都是负面的,而是唤起生命热情的珍贵体验。





温纳心理推荐



适度的“恋爱脑”并不意味着失去了理智,而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珍视。它让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爱情的美好,更加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追求爱情的路上,我们需要的是一份真诚和勇气,而不是过度的担忧和过分的计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享受到爱情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


如果你在亲密关系或者人际关系中存在困惑或者疑问,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识别自己的情感状态,调整不健康的认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亲密关系中的问题,从而在未来与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建立良好健康的亲密关系。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困惑与联系方式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咨询~



标签: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