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你是否也习惯于:
凡事都提前做最糟糕的安排、最坏的打算?
担心考试失利、恋爱被劈腿等会带来强烈失落,所以会花很长时间建设心理,降低期望;害怕在面试或其他社交场合中发挥失常,于是反反复复在脑海中预演失败的情形,寻找后路……
在做事情之前,降低期待,预设坏结果,在心理学上叫做「防御性悲观」。
在心理学的今日趋势中,乐观主义似乎成为了人们所崇尚的哲学。积极思考(positive thinking)的力量被广泛宣扬,认为它有助于个人取得高成就、产生积极情绪并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心理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远超过这种简单的二分法。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确实表明,积极的想法与个人成就和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面对未知的挑战时,那些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往往能展现出更好的表现和更高的自我评价。这一点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同样适用,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的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都会有所提升。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另一种心理现象——防御性悲观(defensive pessimism)。Julie Norem和Cantor等人的研究指出,有些悲观其实是人们为了应对压力和不确定性而采取的一种策略。这种防御性悲观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极思维,它实际上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一些人会表现出一种暂时的悲观态度,这种态度其实是一种心理准备机制。他们可能预期最坏的结果,但同时也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这样的心态有时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应对现实中的困境,避免因过度乐观而导致的意外失利。
那什么才是「防御性悲观」?
防御性悲观的概念和基本成分
防御性悲观,这一概念最早由Julie Norem等人于1986年提出,其核心在于个体在过去的成就情境中取得成功,但面对新的相似情境时,却依然设置不现实的低期望水平,并反复思考各种可能的结果。这一策略包含两个基本成分:消极期望(Negative expectation) 和反思性(Reflectivity)。
研究者一般把防御性悲观作为人在成就情境中的一种认知策略。它似乎服务于两个目标:
(1)自我保护,使个体在可能的失败面前保护自己;
(2)动机作用,促使自己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更加努力,从而增大成功的可能性。
首先,自我保护是其主要目标之一。通过设置较低的期望水平,个体在可能的失败面前保护了自己,避免了因过高期望而产生的失望和挫败感。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心理缓冲的作用,使个体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保持心理平衡。
其次,防御性悲观也具有明显的动机作用。它促使个体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而更加努力,从而增大成功的可能性。这种策略利用了对可能失败的焦虑和消极情感,转化为动力,推动个体付出更多的努力。
防御性悲观者在面对即将发生的事件时,会格外关注可能的消极结果。无论他们对事件的期望如何,都会想象出消极的场面。这种对事件结果的消极关注,实际上是一种动机驱动,使个体为了避免消极场面的发生而更加努力。
然而,使用防御性悲观策略的个体在事件发生前往往会感到高度焦虑,认为自己失去了对事件的控制感。这似乎与一般的认知相悖,但在防御性悲观的框架下,这种情感反应被视为一种正常且有益的反应。焦虑情感并不一定会对防御性悲观者的成绩产生负面影响,反而可能使他们更加专注于手头的工作,从而取得更好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一般情况下期望水平越低可能导致实际表现越差,但在防御性悲观的情境下,这一规律并不适用。相反,防御性悲观者往往能够将自己的焦虑情感转化为动力,推动自己更加努力地工作。这表明防御性悲观者具有一种特殊的心理调节机制,能够在焦虑和压力下保持高效的认知和行动能力。
防御性悲观的相关研究
在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时,人们常常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来管理自己的期望和情感。与防御性悲观相反,乐观是一种典型的策略,它在面对事件之前,不倾向于过多考虑可能的结果。这种策略的核心思想是,避免在事情发生前就反复思考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尤其是那些可能带来消极结果的情况。
乐观者通常会设置较高的期望水平,并相信好的结果会实现。他们不会在事情发生前就过分担忧或反复思考可能的不利情况。这种策略并非无视风险或可能性,而是选择性地聚焦于积极方面,相信事情会按照最好的方式发展。
乐观和防御性悲观在预期策略和回溯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防御性悲观者在事情发生之前,倾向于设置较低的期望水平,并想象各种不同的结果,以此来应对潜在的失望和挫败。他们使用的是一种预期策略,旨在提前为可能的不利情况做好心理准备。
相反,乐观者更倾向于采用回溯式策略。当事情的结果已经确定时,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这种回溯式策略在面对失败时尤为重要,乐观者能够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来保护自尊和积极情感。
Sanna 则通过实验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防御性悲观和乐观在心理模拟方面(mental simulations)的不同。心理模拟有事先模拟(prefactual simulations)和事后模拟(counterfactual simulations)。事前模拟是指提前预测和准备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事后模拟则是在事情发生后进行反思和调整。在心理模拟的方向上,有向上的比较(upward comparisons)和向下的比较(downward comparisons)之分。
防御性悲观者在事前更可能采用向上的比较,即设想好的结果来准备应对可能的挑战。然而,由于他们已经预想到了各种可能的结果,因此在事情发生后较少进行事后的思考。相比之下,乐观者在知道自己的成绩后,更倾向于进行向下的比较的心理模拟,即通过与坏的可能结果比较来重建积极的情感和自尊。
此外,预期式的时间自我评估(prospective temporal self-appraisals)也是防御性悲观策略的一部分。防御性悲观者会感觉未来的失败比未来的成功更近,这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可能的挑战时感到更加消极。然而,有趣的是,尽管他们感觉较差,但他们的表现却往往很好。这表明把消极的未来看的很近可能是他们应对挑战的一种方式。相比之下,乐观者无论成功或失败的距离远近,都能保持积极的感觉和评价自己的成绩。
悲观者抱怨风大,乐观者期待风停,而防御性悲观者会调整风帆。
温纳心理推荐
Julie Norem认为,人们往往高估了乐观的好处,低估了乐观的坏处。面对未知的结果,防御性悲观者可以提前做好应对策略,同时降低焦虑,减少自我损耗。也就是说,防御性悲观者会把焦虑转化为动力,让自己拥有更多“可控感”。就像喊着“躺平”口号的年轻人,大多数依然在现实生活中奋进。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扰和问题,难以通过自己来调节心态,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释放自己的所有情绪,无论正面是负面,都可以帮助你从更深层次了解自己的心态反应,从而制定科学的计划帮助你应对。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困惑与联系方式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