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说过这样的小谎话?
对着不太熟络的同事夸奖“小A,你今天这条裙子好美,和你特别搭!”;跟团队里并不积极的成员说 “我们都觉得你为这个项目做出的努力不可替代。”
......
在人际交往的复杂世界中,这些谎言被称为「White lie」,它并不是人们口中的欺骗或恶意的掩饰,而是一种为了保护他人情感或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编织的「善意的小谎言」。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不经意间说上几次这样的谎言,也许是在朋友间的闲聊中,也许是在家人间的亲密对话中。它们虽然被称作谎言,但它们往往充满了对他人的关爱与体谅。
有些人甚至觉得,如果说出真相可能会对对方造成更多的伤害或者不必要的困扰。而一个小小的善意谎言,能够在这个时刻显得更加顺滑、温和,更好地维护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基于这种判断,人们往往会更倾向于撒谎,因为心理负担更低。那么撒一些善意的小谎言,真的是两全其美的最优策略吗?
WINNER PSYCHOLOGY
说谎的初衷是什么?
自古以来,「诚实」被众多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视为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然而,对于“谎言”的解读与利用,在特定情境下也似乎有着其存在的合理性。以道德为尺度的单一评判标准,难以全面理解其深层含义。
在道德的天平上,“诚实”的价值常常被过度解读。我们倾向于认为坦诚直率就能避免所有冲突,减少不必要的伤害。但现实却是,有时候过于直白的言辞可能会刺伤他人情感,引发不必要的争执。因此,人们在面对“真相”与“谎言”的选择时,往往因担忧可能的负面后果而犹豫不决。
这样的担忧直接影响到了正常的社会交往,甚至在家庭关系上也有直接的体现,在美国有大约25%的成年人不会主动联络他们的家庭成员。
而针对这种家庭疏远问题的增加,研究人员Joshua Coleman认为是社会交往给人带来了压力,越来越多人认为:一旦自己不能满足他人的需求或让他人感到不适,自己就会被列入社交黑名单,剔除出人际交往的圈子中。
社会交往的压力使人们开始对“诚实”的风险感到恐惧。担心一旦无法满足他人需求或造成他人不适,就会被社会所排斥,失去与人的联系。这种不安与顾虑让许多人在选择是否说实话时陷入困境,许多真诚的善意也因此被束缚在心中无法表达。
“不诚实”似乎成了在某些情况下避免冲突、维护人际关系的“最优解”。人们为了维护表面的和谐,选择用谎言来减少社交中的摩擦,展示自己的善解人意。然而,这种做法却往往适得其反,加强了人际关系的疏离感,付出的代价远超预期。
WINNER PSYCHOLOGY
谎言背后的代价
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今天就来拆穿。
当我们作为个体撒谎时,一个简单的推理逻辑就会出现在我们的大脑中,“如果我在撒谎,其他人可能也在对我撒谎。” 这种互相猜忌的思考方式被心理学家称作欺骗者猜疑(Deceiver’s distrust)。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对他人的不信任,源于我们自身的不诚实。
不仅如此,社交平台上对于心理学概念的误用,似乎也在鼓励更多的人“不坦诚”。
现如今,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已经慢慢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各种心理学概念的讨论,如“PUA”“煤气灯效应”“边界感”等。然而,这其中不乏一些建议以“逃避”为主要手段的言论,似乎在鼓励人们选择性地逃避沟通与坦诚。这种略显偏激的观点加剧了人们对社交负面影响的担忧。
诚然,这些建议可能出于帮助人们摆脱孤独等负面情绪的初衷,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诚实才是减轻这些感受的正确方式。遗憾的是,很多人却选择性地忽略了谎言的隐形危害。
他们认为“善意的谎言”是一种值得推崇的话术技巧。然而,研究表明,谎言和封闭的态度只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增加社会的隔阂和对他人的疏远感。
当人们保守秘密时,内心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对信息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会随着谎言的增多而愈发明显。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为了维护人际关系而选择说谎,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们最终会感到自己更加孤立无援。
这让我们明白,选择欺骗与道德原则的关系并不大。更重要的是,说谎不仅增加了社会的距离,还会给个体带来安全感缺失的负面情绪。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正视并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建立更紧密的人际关系。在追求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诚实和坦率应该成为我们与人交往的基石。当我们愿意坦诚地面对自己和他人时,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彼此,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友谊。
WINNER PSYCHOLOGY
拥抱坦诚的方法
在社交领域里,坦率和诚实的交流是一份无价的资产。而保持诚实不仅能让个体感到舒适和轻松,同时也为建立起持久而真诚的社交关系提供了可能。在心理学家的社会实验中,参与者的反馈充分地展示了这一点。刚开始,面对毫无保留的诚实,大家都有所顾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发现,诚实并不像他们想象中那样会带来伤害,反而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社交中提高自己的诚实度呢?以下是一些可操作的小措施:
第一步:积极投入社交活动
首先,我们需要主动地投入到社交活动中去,不能回避或者拒绝社交。这是建立真诚交流的第一步。在准备开始一段对话之前,我们应该先思考想要与对方分享的内容。这可能包括我们的观点、经验或者价值观。当我们带着了解对方的想法去进行交流时,我们就能与对方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从而快速地建立起信任。
第二步:明确表达你的态度
在交流中,我们需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去说服他人接受我们的观点,而是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是真诚的,我们愿意分享我们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我们就能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关系。
大多数研究表明,人们很难真正改变一个人对深层价值的看法,但我们可以尝试以一种更加开放和接受的态度来传达我们的想法。通过多问问题来回应而不是直接反驳,我们可以把对话放在一个更加平等的位置上,更多地表达我们真实的自己。
第三步:鼓励他人对你诚实
我们要让他人知道他们可以对我们诚实。这需要我们发展出一种能够听取他人观点的能力,即使这些观点在我们看来可能是不正确或者不完美的。当我们对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保持开放态度时,我们也会变得更加容易接受诚实的话语。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向他人表明我们信任并且接受诚实,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在我们这里可以坦率地表达自己。
第四步:克服对诚实的恐惧
当我们开始想要对他人更加诚实时,我们可能会担心风险、顾虑后果。但是,我们应该尝试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当我们在考虑是否要对他人诚实时,我们应该想一想至少一个可能的积极结果。
这样,我们就会慢慢地了解那些错过的诚实机会在哪里,并在机会来临时抓住它们。同时,我们也应该相信我们的判断力,知道何时何地应该保持沉默或者选择更加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想法。
第五步: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
建立信任和联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让信任和联系呈螺旋式上升。当我们更加坦诚地面对世界和他人时,我们也会变得更加开放和接纳。我们可以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以一种更加宽容和和善的态度来对待他人。
这样,我们就能打破几十年来一直滋生的孤独与不信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他人对我们的坦诚。
让我们一起诚实地面对这个多彩的世界,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他人对你的坦诚,也许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卢梭在《忏悔录》中说:“我从没有说谎的兴趣,可是,我常常不得不羞愧地说些谎话,以便使自己从不同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有时为了维持交谈,我迟钝的思维,干枯的话题迫使我虚构一些事情以便有话可说。”
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信任是一个良好、健康人际关系的必要组成部分。然而,所谓的「善意的谎言」往往会危及这种信任。
善意的谎言,带有善意的属性,却也有谎言的底色。
人们在发现他人在撒谎时会感到被欺骗和自我怀疑,这可能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满和疏离。而且一旦揭穿了谎言,它们所试图掩盖的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也可能导致人们的感情和信任关系受到打击。
如果你在人际关系中深受困扰,或有其他社交方面的问题和疑惑,都可以尝试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心理咨询师会利用自身所学帮助你辨析目前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与你一同探寻其中的深刻原因,让内心得到成长,从而助你建立更为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场。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困惑与联系方式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