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那是我们最初的模样,保存着我们最真实的感受、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曾经受过的情感创伤。
无论现在的我们外表多么成熟,这个孩子依然活在内心深处,悄悄影响着我们的情绪、选择和人际关系。
或许你曾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明明是一件小事,却引发你强烈的情绪反应;在需要表达需求时,却不由自主地退缩;尽管取得了许多成就,内心却始终有个声音说“还不够好”。
这些都可能是因为你的内在小孩正在发出信号,渴望被关注和理解。
01
丨认识内在小孩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内在小孩代表着童年时期的自我,承载着那些年被压抑的情感记忆。
当我们年幼时,由于缺乏足够的情感支持或遭遇创伤经历,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可能会选择隐藏真实的感受。这些未被处理的情绪并不会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中,继续以各种方式影响成年后的生活。
陪伴内在小孩长大,不是要我们退回幼稚状态,而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重新接纳和滋养自己那些未被充分关爱的部分。
02
丨如何陪伴内在小孩成长?
1. 觉察与识别
开始留意那些强烈的情绪反应:不必要的恐惧、突如其来的愤怒、莫名的悲伤。
尝试追溯这些情绪的源头,也许你会发现它们与过去的某些经历有关。不要评判这些情绪,只是静静地观察和接纳。
2. 与内在小孩对话
每天花几分钟安静地独处,想象遇到小时候的自己。
你可以问问他/她:“你需要什么?”“我怎么做能让你感到安全?”倾听内心的答案,可能以感觉、图像或记忆的形式呈现。
3. 满足未竟的需求
如果你发现内在小孩渴望认可,试着每天肯定自己。
如果他需要安全感,可以建立规律的生活节奏;如果他渴望玩耍,就在生活中加入创造性和乐趣的元素。现在成年的你,已经有能力给自己曾经缺失的东西。
4. 撰写疗愈信件
尝试给内在小孩写一封信,表达理解、道歉和承诺。
文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表达难以说出口的情感,达成与自己的和解。
5. 培养自我关怀的能力
当我们犯错或面临失败时,学会以温柔的态度对待自己,就像安慰一个难过的小朋友。
研究表明,自我关怀比自我批评更能促进成长和改变。
03
丨走向整合与和解
陪伴内在小孩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经历情绪的波动,这是正常的疗愈迹象。
每一次你选择倾听而不是压抑内心的声音,都是在为自己重建信任和安全感。
同时,与自己和解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而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我们学习做自己更好的父母,给内在小孩提供他曾经缺失的爱、认可和安全。
最终,当我们能够拥抱自己的所有部分,包括脆弱和伤痕,我们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同时保持内心的活力和真诚。
愿我们都能温柔以待内心的那个孩子,因为他/她引领我们穿越时光,找回最真实的自己。
『 免费预咨询 』
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会有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及时联系您👀
小红书@温纳心理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