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父母之后,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有的孩子阳光温暖,很关心家人,但有的孩子却非常冷漠,跟自己一点都不亲昵?
问题到底出在哪?
有一个很残酷的答案:冷漠的孩子是家长亲手培养的。

水满则溢,爱也如此
为什么会养出冷漠的孩子,归根结底是“爱”出了问题。
如果爱太满,对孩子过度宠溺,就会让孩子变得麻木,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付出的爱。
毕淑敏曾分享过自己和孩子的一段对话:
她也曾好奇在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会感到莫大的幸福,但孩子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她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爱也太平常了],多少父母抱着富养孩子的想法,努力为孩子创造出优越的生活环境,但这种不顾一切的付出,换不来孩子的感激,反而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一旦有求不应就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心理专家李玫瑾说:
“孩子3岁时,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满地打滚;可是当他15岁时,他可能会自残、自杀,和你争吵;当他20多岁时,可能会怨恨你,甚至攻击你!”
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逼得太紧,孩子只能逃
这是一个与溺爱完全相反的对立面——过度严厉。
溺爱会让孩子认为父母的爱稀疏平常,不会重视,那么过度严厉则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爱,在冷漠的环境中成长就会养成冷漠的孩子。
北大学生王猛,从小成绩优异,但却一直在干一件背离父母的事:考北大远离父母,可是,北大还不够远,在毕业后他选择留美出国,甚至拉黑父母,拒绝回家过年,还发表了一篇与父母的万字[决裂信]。

在很多人眼中,这种“白眼狼”的行为实在是太无情了。
但在专制严苛的教育下,孩子就如同被一双大手死死勒住自己的脖子,难以呼吸,没有自由,没有自我,没有温暖,也没有父母的爱,他们又如何成长为一个温暖会关心别人的孩子呢?

改变爱的方式,重新认识孩子
面对冷漠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办?
1. 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
心理学上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叫“投射效应”。
这很好解释了为什么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孩子都会觉得理所当然,而父母只会得到“一厢情愿”的评价。
没有看到孩子真实需求的父母也不会让孩子得到他们需要的爱。
所以,换个角度去思考吧,如果我是孩子,我现在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可以做什么?
知道孩子心中的真实所求,才能让孩子有回应爱的可能。
2. 不要把孩子当孩子
在一档名为《老师请回答》的节目中,一位学生给那位“失去”儿子的父亲建议道:
“叔叔,不要把他当成你的儿子,请把他当成一个17岁的小伙子,当成你公司的员工,重新认识他。”

不要把你的孩子当成孩子,而是将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不去溺爱,也不要把自己当成权威的大家长,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宝贝,也不是附庸父母的存在,而是一个可以独立思考,有自己人格的完整的人。
3. 尝试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
很多父母空有爱孩子的心,但却不知道怎么才能表达出对孩子的爱。
这种时候,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就很重要了,去倾听,去思考,去换位,以科学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孩子才能明白父母的爱之深切。
如果此刻你正为孩子的教育而烦恼,可以尝试我们的[亲子咨询]。
亲子咨询分为两个方面:
·家长教育咨询
作为家庭成员中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为直接,所以在这部分主要是帮助父母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同时还会帮助提升父母养育孩子的技巧,更科学地教导孩子。
·亲子沟通咨询
如果你与孩子之间存在问题,也可以选择与孩子一起,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例如心理沙盘,家庭格盘等,帮助你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心理,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且帮助你提升与孩子的沟通技巧,从两方面共同促进亲子关系。
温纳心理推荐
爱与被爱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摩擦,矛盾,融合都是一步步来的,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请给你多一点时间,也给孩子多一点时间,会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亲子关系。
如果此刻你需要帮助,可以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表格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困惑
专业的心理客服老师会及时联系您
一对一[免费预咨询]

新浪微博@南京温纳心理咨询
微信公众号|温纳心理札记
小红书|温纳心理